最新消息

Information Centre What's New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外貌
Welfare Council News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 五大學合作追蹤研究 證促進居民身心健康 提升住屋安全感 重塑鄰里關係(Chinese only)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福利協會)與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聖方濟各大學及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進行「同心村過渡性房屋研究」,於 2022 年底及 2024 年初進行了兩階段的追蹤研究,追蹤了 110 位入住同心村約 4 個月及 22 個月的居民,了解他們入住前後的變化。研究證實過渡性房屋對居民身心健康、住屋安全感及社區連結三方面帶來正面影響,對未來香港房屋政策及社區服務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研究重點發現: 1. 改善身心健康 研究結果表明受訪者在入住同心村後生理健康有顯著提升,調查以 VR-12 量表評估受訪者健康狀況,發現搬入同心村一段時間後,受訪者的生理健康有所改善。而受訪者抑鬱和焦慮狀況亦得到改善:PHQ-2 和 GAD-2 量表用於篩查抑鬱和焦慮,結果顯示從 2022 年底到 2024 年年初,受訪者的抑鬱和焦慮症狀有所改善,抑鬱風險從 16.4%降至 14.5%,焦慮風險從 15.5%降至 11.8%。   2. 提升社交能力及社區參與度 受訪者對搬入同心村後,對社區服務/支援的滿意度持續上升;社交行為和社區參與度亦顯著提升。受訪者表示入住同心村後逐漸認識更多的鄰居,並在「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和「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兩方面亦得到改善;對於參與社區活動的意願,由舊居時的 2.83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69,有顯著的提高。「認為經常參與社區活動很有意義」,由舊居時的 3.32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5;「願意為改善社區作出貢獻」,由舊居時的 3.47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進一步確認了受訪者對社區參與的積極態度。   在就業方面,在全職受聘者人數無變化的情況下,兼職受聘者的比例從 8.2%上升至 15.5%;失業(正尋找工作)人數從 19.1%下降至 10.9%。   社區之間關係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認識不少鄰居 2.92 3.27 3.43 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 2.82 3.1 3.33 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 3.35 3.6 3.68 與鄰居的交流頻率 (1=從不;4=經常) 2.59 2.84 3.47   對居住單位滿意度 (1=非常不滿意;5=非常滿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鄰里關係 3.23 3.72 3.93 社區服務/社區支援 2.81 3.98 4.13     3. 顯著減輕經濟負擔 增加住屋安全感 居民從舊居搬到同心村,單位租金和呎租明顯降低。舊居呎租中位數為 38 元,入住同心村後呎租中位數為 18.6 元。同心村呎租中位數是居民舊居呎租中位數的不足一半。租金佔入息比例也顯示下降趨勢,從舊居的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 43.1%,降至現居同心村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的 28.5%。這顯示入住後,居民居住成本明顯減低。入住同心村後,受訪者感受到租金的負擔有所減輕,對於租金負擔令居民有經濟壓力的感受,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59 明顯下降到搬入後的 2.83。(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研究結果顯示同心村提供了一個更穩定和安全的生活環境,提升了居民的整體生活質量。受訪者對於住房整體安全感的評價從搬入前的 3.1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在適應新居所並對生活抱有期待的感受上,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2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數據顯示出住所穩定性有顯著改變。(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參考以上調查結果,研究團隊提出以下建議: 1. 有效運用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等公營房屋項目資源,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儘早獲配適切的房屋單位 ⚫ 為配合取締劣質劏房政策,政府可考慮安排受影響的合資格住戶優先入住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 讓即將完結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與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作協調,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有選擇地在搬出後平穩過渡至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   2. 加入「八大康健指標」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並加強就業及醫療支援 ⚫ 在已落成及將落成的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加入「八大康健指標」的概念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為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賦權居民,加強他們的解難能力,以建立一個關愛共融互助的社區。 ⚫ 社會服務機構可針對成年人再就業提供培訓支援,並與專業職業培訓機構合作,為居民提供報讀培訓班的資助或優惠,以幫助有意求職的居民提升職業資格和技能,從而增加收入和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 ⚫ 政府、項目營運機構及醫療團體可考慮在村內增設流動醫療車服務,包括流動牙科服務及流動中醫服務,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研究詳情可參考此處 。   居民實證 入村蛻變 Lisa 曾長期蝸居在狹小劏房,惡劣的生活環境與長期得不到工作認同,讓她逐漸失去自信,陷入人生低谷。搬進同心村是她人生的轉捩點,不僅居住環境獲得改善,更重要的是她與許多友善的鄰居建立起真摯的友誼。在同心村,Lisa 感受到居民間的互助文化與人情溫暖。這股力量成為她嘗試突破自我的後盾,讓她鼓起勇氣尋找新工作。工作穩定後,Lisa 更加入村內義工隊,從最初靦腆地探訪獨居長者,到後來擔任大型活動的自信司儀。同心村的社區參與成為她人生轉折點,讓她找回自己的光芒,建立了豐富的社交網絡和社區歸屬感。   Connie 曾於劏房居住逾 15 年,期間數度被迫搬遷,並遭入室盜竊,時常感到不安。長期面對安全隱患,外出時需攜帶所有財物及重要文件,使她的睡眠質素大受影響及長期精神緊張。搬入同心村後,完善的保安服務大大提升了 Connie 的安全感,擺脫過去的恐懼,改善身心健康。以往潮濕幽暗的居住環境導致她的牙周病和哮喘等情況頻繁發作,現在症狀已得到舒緩,緊密的鄰里關係亦讓她倍感安心。曾有一次生病時,街坊察覺後主動探望並為她煲粥,讓她感到溫暖。Connie現在是同心村的兼職清潔員,致力改善公共環境衛生,增添收入的同時也讓生活更有意義。對她而言,同心村不僅是一個安身之所,更是重拾希望與機會的新起點。   「八大康健指標」簡介 同心村引入首個八大康健指標,針對住戶日常生活的八個方面,包括健康、情緒、社交、就業、理財、環保、科技和靈性等,在身、心、靈方面都能得到照顧,並按指標提供服務,鼓勵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建立自信,裝備他們建立健康正面思維及信心,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同心村亦聯同大專院校合作,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居民對多元發展的需要,從而提供合適的課程及服務。   社交:協助居民了解社交的重要性,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社交健康。通過積極參與社交網絡並與他人建立聯繫,培養歸屬感和連結感。 科技:透過推廣資訊科技便利生活,提升居民與社區的聯繫,增添生活意義,同時裝備網絡安全意識,避免墮入網絡陷阱。 健康: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身體健康的意識,同時會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做運動或足夠睡眠,令自己的身體感覺良好。 情緒: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的情緒健康的重要性,有動力去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情緒健康,透過自我調節,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感到滿意。 靈性:提升居民對心靈、生命意義和個人價值(身份感、滿意感)的自我認識(反思、覺察)和正面理解,建立人生目標和方向感。 環保:協助居民了解地球資源有限,善用資源(3R-減用、重用、回收),推廣及建立環保生活模式,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理財:透過裝備理財知識(例如設定短期和長期的理財目標),協助居民學習財務管理,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安全。 就業:協助居民從工作(有薪、義工、家庭照顧者)或追求興趣/愛好中發展知識、技能和潛能,獲得個人成就感,保持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Details
第19屆「傑出義工獎勵計劃」嘉許典禮
Welfare Council News
The 19th Outstanding Volunteer Awards Presentation Ceremony
Coming soon...
Read
「全心傳家家庭發展計劃」啟動儀式
Families and Integrated Services
"Walk with Love" Family Development Project Officially Launched Appeal for Donation and Mentor Recruitment Underway
The launching ceremony of “Walk with Love” Family Development Project was successfully held on 10th March 2013, withnearly a hundred participants including donors, church members, mentors and service us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ject must be attributed to the contribution and dedication of the donors and passion of the mentors who are willing to accompany the beneficiaries to overcome their difficulties.  The Council would like to express deep gratitude to all the honourable donors and mentors, particularly, Hong Kong Women Professionals & Entrepreneurs Association, Hong Kong Sheng Kung Hui Women’s League, Grandion Industrial Limited, Sheng Kung Hui All Saints’ Cathedral and Rotary Club of Central.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ouncil, these generous sponsors and partnership organizations help the deprived families move out of poverty and enhance their physical, mental and spiritual well-being.   The target group of this Project is the “N-nothing” families residing in Kowloon city District, who could not benefit from the social welfare provision and live below the poverty line. Families living in sub-divided units (劏房) or rooftop accommodation would be given priority.   The Project consists of a “family development plan” to develop the job skills and competence of the families, eventually help them to achieve self reliance.  Mentors will be arranged for supporting the families to strengthen their social support networks, while community voluntary service would be a means for the families to contribute to the society so as to enhance their self confidence and capabilities.   The Council expects to raise $4 million to benefit 100 deprived families through the Project. Appeal for donation and recruitment of mentors are still underway. Please call 2711 9229 for further enquires.
Read
「好‧廚房」是位於長沙灣星匯居的社企餐廳
Social Enterprises
「好‧廚房」2.24試業新作為
Coming soon...
Read
眾嘉賓與院友一同切蛋糕,慶祝牧愛長者之家廿五周年
Elderly Services
香港聖公會牧愛長者之家豐年廿五載
Coming soon...
Read
身心靈綜合寧養照顧服務成效發佈暨分享會
Elderly Services
香港聖公會護養院「身、心、靈」綜合寧養照顧服務 有效滿足院舍體弱長者需要 (Chinese only)
香港聖公會護養院自2009年推行「蝶舞耀晚情」身心靈綜合寧養照顧服務計劃,將全人關顧模式融入院友的日常生活流程中,提供適切及個人化的服務,讓其安享晚年。該護養院委托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於2010至2012年進行的成效研究發現,「蝶舞耀晚情」身心靈綜合寧養照顧服務計劃對於不同健康狀況的院友均有果效,服務能有效關顧身體、情緒和靈性需要,提升院友的生活質素。院友及其家屬均對計劃十分欣賞,而院舍員工亦表示因與院友溝通機會增加,有更高的滿足感。   創新服務 體貼關懷 為需要高程度照顧的長者,提供全面的關懷和個人的照顧,香港聖公會護養院自2009年推行「蝶舞耀晚情」身心靈綜合寧養照顧服務計劃,以「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理論為基礎。理論顯示以活動身體、疏理情緒和引導觀念的服務,作為調適身體、調節情緒和調整觀念的介入手法。此計劃除了為全院的院友提供身體、心理、社交、靈性方面等關顧外,更為不同需要的院友推行創新的服務,例如:為認知能力較佳的院友舉辦「活在當下」靈性健康小組及「為生命喝采」生死教育小組;為體弱及卧牀院友設立「枕邊說愛你」親友心聲播放活動及「床邊關懷活動」如:感觀刺激、冥想及閱讀感動文章;為已離世院友的家屬安排支援及關顧活動如:追思會及製作「永遠懷念您」院友生活照片集光碟等。   實證研究  成效顯注 為了檢討「蝶舞耀晚情」的成效,推動實證為本的服務,香港聖公會護養院委託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於2010至2012年進行成效研究。研究計劃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形成式評鑑」(Formative study),透過聚焦小組了解院友及職員對於在院舍推行的「蝶舞耀晚情」先導計劃的意見,以評估計劃的初步成效及搜集推行過程所得的經驗等。第二部分為「追踪式總結性評鑑」(Summative longitudinal study),了解在全院推行「蝶舞耀晚情」計劃的綜合成果。鑑於計劃涵蓋眾多類型不同的活動,亦牽涉職員、院友及其家屬,研究人員利用不同方法進行評鑑,包括聚焦小組、問卷、臨床數據及生理指標分析。以下概述兩項研究的主要結果。   服務成效研究發佈暨分享會於2012年12月14日假香港聖公會護養院舉行,講者包括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梁佩如博士、香港聖公會護養院老人科專科醫生陳勁松醫生、及香港聖公會護養院總經理陳美月女士,參與計劃的社工、院友及其家人亦在場分享。以下概述兩項研究的主要結果。   先導計劃「形成式評鑑」結果 研究主要透過聚焦小組匯集院友、家屬和職員意見(N即研究對象人數=26)。評估有以下主要發現: 院友有不同的身體、心理和靈性需要,然而傳統服務未能完全照顧。尤其是針對體弱及認知能力衰退的院友,需要發展新式介入服務。 院友及其家屬對於先導計劃的推行,表達正面的評價,亦感受有正面的成果。例如:提昇院友的活動能力及身心健康、培養正面情緒及促進院友間的人際關係等。 職員與院友的溝通機會增加,提升了工作滿足感。   先導計劃的評估結果確實令人鼓舞!建基於評估結果,院舍將計劃推展至全院,並發展新介入活動,引入社區資源及動員家屬參與。為體弱及卧牀院友設立的「枕邊說愛你」親友心聲播放活動就是一個例子。   「追踪式總結性評鑑」結果 此研究包括以下部分:院友心理及生活滿意度問卷調查(N=35)、小組活動問卷調查(N=28)、離世院友家屬問卷調查(N=22)、院友生理數據分析(N=168)、院友唾液皮質醇分析(N=90)、職員問卷調查(N=172)、院友、家屬及職員意見焦點小組訪談(N=27)。評估有以下主要發現: 一般院友:參與心理及生活滿意度問卷調查的院友,抑鬱明顯下降,對於生活滿意度亦有明顯提升。雖然生理指標未有顯著改變,院友在訪談中表示他們欣賞並喜歡各種「蝶舞耀晚情」活動,而院舍生活亦變得更有趣味。 認知能力較佳的院友:參與「活在當下」小組活動的院友,在靈性健康方面得到提升、心境更平和及生命迷茫感覺減低。參與「為生命喝采」小組活動的院友,迴避死亡的意念減低、放下關於死亡的傳統迷信、同時對於臨終及死亡更有準備。兩組成員的正面改變在三個月後的追踪調查均得以維持,顯示活動有持續性的果效。  認知能力較低的院友:參與「枕邊說愛你」活動的院友雖然生理指標未有顯著改變,然而院友和職員在訪談中均表示,院友對於活動有明顯及正面的反應,對活動非常欣賞。  家屬:家屬普遍對於計劃有高度正面評價,他們表達察覺院友生活質素有所改善。問卷調查顯示院友離世後,相比類似喪親經驗人士,家屬負面徵狀明顯較少,亦有更好應對能力。  職員:職員的工作滿足感明顯提升,對於提供臨終關顧的能力亦自覺有所改善,同時倦怠感有下降趨勢。在焦點訪談中,員工表示計劃有助他們對院友更為關顧,促進正面溝通,對職業使命感有更深刻體會。   總結及啟示 總括而言,研究發現「蝶舞耀晚情」身心靈綜合寧養照顧服務計劃對於不同健康狀況的院友均有果效,服務有效關顧身體、情緒和靈性需要,提升院友的生活質素。院友及其家屬深深欣賞計劃,而院舍員工亦表示因為與院友溝通機會增加,有更高的滿足感。
Read
「北斗論壇」參與者及嘉賓、講員合照
Other Services
北斗論壇在京舉行 福利協會積極交流
Coming soon...
Read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

Join U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