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Information Centre What's New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外貌
Welfare Council News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 五大學合作追蹤研究 證促進居民身心健康 提升住屋安全感 重塑鄰里關係(Chinese only)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福利協會)與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聖方濟各大學及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進行「同心村過渡性房屋研究」,於 2022 年底及 2024 年初進行了兩階段的追蹤研究,追蹤了 110 位入住同心村約 4 個月及 22 個月的居民,了解他們入住前後的變化。研究證實過渡性房屋對居民身心健康、住屋安全感及社區連結三方面帶來正面影響,對未來香港房屋政策及社區服務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研究重點發現: 1. 改善身心健康 研究結果表明受訪者在入住同心村後生理健康有顯著提升,調查以 VR-12 量表評估受訪者健康狀況,發現搬入同心村一段時間後,受訪者的生理健康有所改善。而受訪者抑鬱和焦慮狀況亦得到改善:PHQ-2 和 GAD-2 量表用於篩查抑鬱和焦慮,結果顯示從 2022 年底到 2024 年年初,受訪者的抑鬱和焦慮症狀有所改善,抑鬱風險從 16.4%降至 14.5%,焦慮風險從 15.5%降至 11.8%。   2. 提升社交能力及社區參與度 受訪者對搬入同心村後,對社區服務/支援的滿意度持續上升;社交行為和社區參與度亦顯著提升。受訪者表示入住同心村後逐漸認識更多的鄰居,並在「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和「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兩方面亦得到改善;對於參與社區活動的意願,由舊居時的 2.83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69,有顯著的提高。「認為經常參與社區活動很有意義」,由舊居時的 3.32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5;「願意為改善社區作出貢獻」,由舊居時的 3.47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進一步確認了受訪者對社區參與的積極態度。   在就業方面,在全職受聘者人數無變化的情況下,兼職受聘者的比例從 8.2%上升至 15.5%;失業(正尋找工作)人數從 19.1%下降至 10.9%。   社區之間關係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認識不少鄰居 2.92 3.27 3.43 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 2.82 3.1 3.33 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 3.35 3.6 3.68 與鄰居的交流頻率 (1=從不;4=經常) 2.59 2.84 3.47   對居住單位滿意度 (1=非常不滿意;5=非常滿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鄰里關係 3.23 3.72 3.93 社區服務/社區支援 2.81 3.98 4.13     3. 顯著減輕經濟負擔 增加住屋安全感 居民從舊居搬到同心村,單位租金和呎租明顯降低。舊居呎租中位數為 38 元,入住同心村後呎租中位數為 18.6 元。同心村呎租中位數是居民舊居呎租中位數的不足一半。租金佔入息比例也顯示下降趨勢,從舊居的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 43.1%,降至現居同心村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的 28.5%。這顯示入住後,居民居住成本明顯減低。入住同心村後,受訪者感受到租金的負擔有所減輕,對於租金負擔令居民有經濟壓力的感受,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59 明顯下降到搬入後的 2.83。(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研究結果顯示同心村提供了一個更穩定和安全的生活環境,提升了居民的整體生活質量。受訪者對於住房整體安全感的評價從搬入前的 3.1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在適應新居所並對生活抱有期待的感受上,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2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數據顯示出住所穩定性有顯著改變。(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參考以上調查結果,研究團隊提出以下建議: 1. 有效運用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等公營房屋項目資源,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儘早獲配適切的房屋單位 ⚫ 為配合取締劣質劏房政策,政府可考慮安排受影響的合資格住戶優先入住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 讓即將完結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與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作協調,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有選擇地在搬出後平穩過渡至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   2. 加入「八大康健指標」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並加強就業及醫療支援 ⚫ 在已落成及將落成的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加入「八大康健指標」的概念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為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賦權居民,加強他們的解難能力,以建立一個關愛共融互助的社區。 ⚫ 社會服務機構可針對成年人再就業提供培訓支援,並與專業職業培訓機構合作,為居民提供報讀培訓班的資助或優惠,以幫助有意求職的居民提升職業資格和技能,從而增加收入和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 ⚫ 政府、項目營運機構及醫療團體可考慮在村內增設流動醫療車服務,包括流動牙科服務及流動中醫服務,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研究詳情可參考此處 。   居民實證 入村蛻變 Lisa 曾長期蝸居在狹小劏房,惡劣的生活環境與長期得不到工作認同,讓她逐漸失去自信,陷入人生低谷。搬進同心村是她人生的轉捩點,不僅居住環境獲得改善,更重要的是她與許多友善的鄰居建立起真摯的友誼。在同心村,Lisa 感受到居民間的互助文化與人情溫暖。這股力量成為她嘗試突破自我的後盾,讓她鼓起勇氣尋找新工作。工作穩定後,Lisa 更加入村內義工隊,從最初靦腆地探訪獨居長者,到後來擔任大型活動的自信司儀。同心村的社區參與成為她人生轉折點,讓她找回自己的光芒,建立了豐富的社交網絡和社區歸屬感。   Connie 曾於劏房居住逾 15 年,期間數度被迫搬遷,並遭入室盜竊,時常感到不安。長期面對安全隱患,外出時需攜帶所有財物及重要文件,使她的睡眠質素大受影響及長期精神緊張。搬入同心村後,完善的保安服務大大提升了 Connie 的安全感,擺脫過去的恐懼,改善身心健康。以往潮濕幽暗的居住環境導致她的牙周病和哮喘等情況頻繁發作,現在症狀已得到舒緩,緊密的鄰里關係亦讓她倍感安心。曾有一次生病時,街坊察覺後主動探望並為她煲粥,讓她感到溫暖。Connie現在是同心村的兼職清潔員,致力改善公共環境衛生,增添收入的同時也讓生活更有意義。對她而言,同心村不僅是一個安身之所,更是重拾希望與機會的新起點。   「八大康健指標」簡介 同心村引入首個八大康健指標,針對住戶日常生活的八個方面,包括健康、情緒、社交、就業、理財、環保、科技和靈性等,在身、心、靈方面都能得到照顧,並按指標提供服務,鼓勵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建立自信,裝備他們建立健康正面思維及信心,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同心村亦聯同大專院校合作,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居民對多元發展的需要,從而提供合適的課程及服務。   社交:協助居民了解社交的重要性,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社交健康。通過積極參與社交網絡並與他人建立聯繫,培養歸屬感和連結感。 科技:透過推廣資訊科技便利生活,提升居民與社區的聯繫,增添生活意義,同時裝備網絡安全意識,避免墮入網絡陷阱。 健康: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身體健康的意識,同時會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做運動或足夠睡眠,令自己的身體感覺良好。 情緒: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的情緒健康的重要性,有動力去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情緒健康,透過自我調節,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感到滿意。 靈性:提升居民對心靈、生命意義和個人價值(身份感、滿意感)的自我認識(反思、覺察)和正面理解,建立人生目標和方向感。 環保:協助居民了解地球資源有限,善用資源(3R-減用、重用、回收),推廣及建立環保生活模式,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理財:透過裝備理財知識(例如設定短期和長期的理財目標),協助居民學習財務管理,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安全。 就業:協助居民從工作(有薪、義工、家庭照顧者)或追求興趣/愛好中發展知識、技能和潛能,獲得個人成就感,保持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Details
Transitional Housing Projects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歡迎運輸及房屋局獲撥款增建17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Chinese only)
今日(2月23日)財政司司長宣讀預算案時,提到已有足夠土地提供17,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對政策表示歡迎。   政府近年積極推展過渡性房屋,福利協會認為此政策有效紓緩正輪候公屋家庭和其他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住屋壓力。   由本福利協會負責營運、新鴻基地產以1元租借土地及運房局撥款興建的「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將於本年6月入伙,屆時將提供1,800個單位,舒緩這些基層家庭的住屋需要。項目能順利進行,全賴政府、商界、承建商及地區團體等多方齊心協力。尤其是運房局不但提供建築費,更在非牟利機構申辦過程中給予各方面意見,且有效協調相關政府部門,使申辦和審批程序均迅速進行。福利協會藉此感謝運房局和相關政府部門同事的努力外,也感謝新鴻基地產、承建商及各團體對此項目的支持。
Read
「新春‧童心‧奉獻」捐款計劃
Fundraising Events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 ; 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11:25) 愛心利是捐助基層SEN學童(Chinese only)
農曆新年將至,大家想過如何善用「利是錢」嗎? 今年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推出「新春‧童心‧奉獻」捐款計劃,希望大家將新春期間收到的利是錢捐出部份予基層及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兒童,把新春的祝福送給他們,也令利是變得更有意義。   讓他愉快地學習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祝願大家新一年步步高陞,然而一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朋友,他們成長的每一步,所付出的努力總是比其他小朋友更要多;就好像子博及子朗(化名)這對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兄弟,他們十分喜歡學習,但每次認讀字詞或者組織句子去表達想法時,就要花費更多力氣。   弟弟子博今年5歲,就讀幼稚園低班(K2),他的媽媽留意到子博表達能力弱,難以複述上課內容,也無法講出自己的想法,影響了學習和社交。媽媽想幫助他又無從入手,每次教子博說話時,她總覺事倍功半,十分氣餒。為協助子博解決學習困難,子博媽媽希望盡快獲政府資助接受評估,但她發現最快也要輪候約一年,而坊間私人機構所提供的評估服務收費高昂,對於一般基層家庭而言實在難以應付。幸好,子博最終趕及在幼稚園階段接受評估,並於福利協會的服務單位下接受治療。經過訓練後,子博語言能力有所改善,成績進步之外,更重要是他比從前更熱愛學習,可以快樂地享受課堂生活。   「童」心微笑基金填補服務空隙 弟弟子博比較幸運,他能把握「黃金治療期」,即學前教育期間內接受治療及訓練;但哥哥子朗由於個性文靜,家人及幼稚園老師未能及早察覺他在學習上的困難,延至升小後,才發現子朗的學習能力不及同齡學童,他漸漸無法追上進度,有時甚至抗拒上課,令媽媽非常擔心。   子朗輪候了15個月後才獲政府資助的評估服務,結果顯示他有學習遲緩問題,但目前社會福利署只為6歲以下的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提供各項早期介入訓練,而子朗完成評估後早已超齡,加上所讀小學給予的家長支援不足,令媽媽感到求助無門,心情沮喪。可幸的是,福利協會「童」心微笑基金為他提供資助,令子朗獲得免費的基本訓練,成功改善專注力及讀寫能力。   把愛心分給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童 父母照顧子女無微不至,要養育有特殊學習需要孩童,父母需要加倍付出,就如子博及子朗的媽媽,她盡力為兩孩子尋找合適的學習方法,以爭取更佳的發展,無奈因經濟條件所限,令她屢受制肘。其實,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同樣有無限潛能,只要及時獲得適切的訓練及治療,定能慢慢進步,展現才能。   「童」心微笑基金正致力幫助一些未能受惠於正規服務的基層兒童,讓他們及早接受特殊學習需要的評估及訓練,而「新春‧童心‧奉獻」捐款計劃所籌得的善款,將撥捐「童」心微笑基金,支援一群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朋友,讓他們儘快得到評估、專業治療及輔導服務;此外,善款亦會用作支援基層兒童。   你的心意可以為他們帶來祝福,讓孩子茁壯成長。「施比受更為有福」,希望你用愛心,在新一年為孩子帶來美好的開始,按此進入捐款平台。  
Read
「同心村」示範單位
Transitional Housing Projects
Hong Kong Sheng Kung Hui Welfare Council Sun Hung Kai Properties Large-scale transitional housing project "United Court" in Tung Tau, Yuen Long to be ready for occupancy in June this year Applications open from 24 January
The "United Court" transitional housing project in Tung Tau, Yuen Long, will be open for application from 24 January (following Monday) to 23 February 2022 (Wednesday). Single persons or families who have been waiting for public rental housing for at least three years and are in imminent need of housing are eligible to apply. The Welfare Council expects to meet with applicants in early March and announce the ballot results on 26 March. Successful applicants are expected to start move-in in June this year. Interested parties can download the application form from the website uc.skhwc.org.hk and apply online, by email, post, or in-person with the required documents.   Various household types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people Located at Tung Tau, Yuen Long, the "United Court" project is one of the largest transitional housing projects in Hong Kong, with a total of 1,800 units in eight 4-storey blocks built using the 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MiC) method. The units range from 1-person, 2-person, 3-person, 4-5-person and barrier-free units, with over half being 2-person and 3-person units. Flat sizes range from about 130 sq ft to 324 sq ft, and the monthly accommodation allowances range from $2,370 to $4,950, which is below market rent and not more than 40% of the prevailing Public Rental Housing income limits. The period of occupancy is two years. If the tenant has special reasons or exceptional hardship and genuine need after the expiry of their tenancy, the Welfare Council will try, as far as possible, to accommodate them until the first allocation of public housing. The project is expected to operate until 2028 and will benefit around 5,000 families over the tenancy period.   Transport and amenities The "United Court" is conveniently located within a 10-minute walk from the entrance of the estate to the West Rail Yuen Long Station, and there are minibus and bus stops adjacent to the estate to facilitate commuting between Yuen Long town centre, Hong Kong, Kowloon and the New Territories and the outlying islands. A wet market, a large shopping cent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indergartens and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are all available in the estate's vicinity, making it convenient for residents to live, go to school and work.   Jane Lee, Director of the Hong Kong Sheng Kung Hui Welfare Council, said,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Court is attributable to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the business sector and the community.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project makes good use of public space. It is complemented by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services so that both soft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infra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housing environment of the tenants and cater for their physical, mental and spiritual need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helping them to build up a mutual support network. The Welfare Council hopes that the project will help people on the waiting list for public housing and the underprivileged to live with greater peace of mind in the New Year".   Adam Kwok, Executive Director of Sun Hung Kai Properties, said, "SHKP recognises the community's strong demand for housing and is committed to making the best use of our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grassroots families, in the hope that Hong Kong will soon be free of sub-divided flats. Thanks to the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of all parties involved, the United Court will be ready for occupancy two and a half years after its announcement. We sincerely hope that the United Court will become a warm transit point for grassroots families and help them meet their short-term housing needs".   The project's success is due to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the Welfare Council, Sun Hung Kai Properties and the Transport and Housing Bureau. Sun Hung Kai Properties leased a 200,000-square-foot site at Tung Tau, Yuen Long to the Welfare Council in early 2020 at a nominal rent of one dolla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ted Court". The Transport and Housing Bureau is responsible for monitoring and allocating nearly HK$1 billion to the Hong Kong Sheng Kung Hui Welfare Counci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ted Court" and provides policy support for the project. The Welfare Council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sig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United Court" and the provision of various people-oriented community services to the resident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project: https://www.skhwc.org.hk/en/strategic_initiatives/transitional-housing/  
Read
聖公會恩慈長者之家
Elderly Services
喜樂同行三十年 聖公會恩慈長者之家連串活動賀院慶(Chinese only)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屬下院舍香港聖公會恩慈長者之家踏入30周年了!恩慈長者之家自1991年起於大埔太和邨投入服務,為協會營辦的第三間安老院舍。惟因樓宇漏水情況嚴重,院舍獲社會福利署協助,於2005年8月遷往現址藍田德田邨,並進行轉型裝修工程,成為全港首間轉型為提供「持續照顧服務」的護理安老院舍。   受疫情影響 院內辦院慶 由於本港現時尚在疫情防控階段,院舍未能如往常一樣進行大型慶祝活動。雖然如此,院舍同工仍特別為院友設計一連串院內活動,讓院友可以感受院慶的歡樂氣氛。院舍於去年6至10月,舉行了「藝樂無窮在院舍」、「院慶美饌月」等活動,鼓勵院友創作有關院舍30周年的藝術作品,以及向院友提供特色美食,包括精緻軟餐,讓吞嚥困難的院友同享美食的樂趣。    院慶月推3大慶祝活動 去年11月則為重頭戲—「院慶月」。院舍推出3項大型活動,包括院慶聚餐、院慶嘉年華及院慶感恩崇拜,將活動氣氛推上高潮。疫情之下,院友不便外出到食肆參與圍席聚餐,故院舍特意舉行「院慶聚餐」,既有「切燒豬」,又有香檳(無酒精),院友們仿如置身高級酒店內享用美「酒」佳餚;細心的職員亦考慮到吞嚥困難院友的需要,將燒豬製作成糊餐,讓他們也可一同品嚐燒豬,與眾同樂。   為延續開心的氣氛,院舍舉行了「院慶嘉年華」,在院內設置多個攤位遊戲,包括:30周年遊踪、30周年科技展、30周年幸福輪,及恩慈份子食堂等。院舍特意安排活動在不同時段內於各樓層舉行,務求讓所有院友均可以樂在當中,有院友更笑言:「這天是疫情以來最開心的日子啊!」   信靠上帝 跨過難關 30周年的壓軸活動─「喜樂同行三十周年院慶感恩崇拜」,由香港聖公會聖道堂主任聖品李耀強院牧主持,藉以「但以理書 6:12-28」及「路加福音21: 20-28」,讓院友們知道即使日子艱難,只要信靠和事奉上帝,困難總會跨過,就像大家沉著應對疫情一樣。完成崇拜後,助理總幹事周美恬姑娘作出分享,並致送紀念品予「最高年資的院友」及「最高年資的同事」,當中包括入住該院30年的院友,也有服務30年的員工,感謝他/她們與恩慈長者之家一起成長。   院慶不但是一個十分值得紀念的日子,同時亦標誌著院舍的服務踏上新的里程碑。該院感謝30年來牧區的牧養,以及聖公會群體和地區團體的支持,院舍將會繼續本著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轉化生命‧活出豐盛」的服務精神,為院友提供一個關懷備至,滿有恩典和慈愛的家。
Read
每月捐款計劃
Fundraising Events
支持每月捐款計劃 陪伴弱勢社群走過沿途高低 (Chinese only)
每逢聖誕節,弟兄姊妹們都忙於參加崇拜、舉辦家庭聚餐或派對等,慶祝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聖誕節除了為我們帶來歡樂外,更重要是我們能夠在這個節日感受從神而來的愛,因為耶穌基督的誕生,讓我們得著平安與盼望。回想這兩年在疫情的影響下,社會上的基層市民面對著經濟壓力、疾病及生死等問題,平安及盼望對他們而言就更加遙遠。在這個送暖的節日,福利協會希望教友可以效法基督對貧病弱小的關愛,為有需要的人送上祝福,改變他們的生命,就好像以下阿娟的個案。   疫情下的崎嶇路 阿娟是單親母親,幾年前因為感情問題與丈夫離婚。後來,因情緒困擾加上生活壓力,令阿娟患上精神病。幸好經過治療,阿娟於前年已經康復,並在茶餐廳內任職樓面,與就讀中學的兒子一同過著簡單的生活。但受疫情影響,阿娟的生活又再次陷入困境。   今年年初,阿娟任職的食肆受疫情影響,生意大不如前,原有的工作由全職變為兼職,收入減少了一大半。為了生活及支持兒子升學,她曾經嘗試找另一份全職工作,惟當時很多餐廳連經營也有困難,要另覓工作談可容易。同時,工作量減少的阿娟,長期與兒子共處於斗室,令二人的磨擦日增,口角不斷;面對每日發生的家庭衝突,以及憂心家中的開支,種種壓力令阿娟長期精神繃緊,最終她受不住,導致精神病再次復發。   在困局中送上祝福 用愛轉化生命 此時,兒子開始發現阿娟的狀況,馬上帶母親求醫,醫生為了讓阿娟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療,建議她儘快入院。然而阿娟知道若辭去工作就醫,會令家中的經濟雪上加霜,何況兒子今年還要考公開試準備升大學,不能讓他分心勞神;但她亦明白拖延治療,又會讓病情惡化,此刻,她實在難以作出決定,感到情緒低落和無助,人生恍惚看不到希望。   幸好,跟進阿娟個案的社工得悉其情況後,立即尋求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的協助。後來,阿娟每月得到短期的援助金,讓她經濟上能暫時紓困,同時阿娟的兒子亦可以專心應付考試。當阿娟看到出路時,內心終於平靜下來,可以安心接受治療。數個月後,她的兒子完成公開考試,找到兼職工作,經濟環境得以改善,而阿娟的病情亦漸漸好轉,一家的生活終可重回正軌。   分享愛 支持福利協會工作 人生總有高低起跌,好像阿娟的個案舉目皆是,當他們在谷底經歷患難時,會看不到希望,內心充滿憂慮,然而我們只要伸出援手,就可以為他們的生命帶來平安與盼望。今年即將過去,疫情卻仍然持續,不少家庭仍然受經濟不景氣影響,福利協會希望善長可以透過每月定額捐款,支持我們的工作,幫助更多弱勢社群,與他們同行,在新的一年,讓我們由愛與分享開始,去祝福更多有需要的人。   月捐計劃(按此)
Read
長者於網上作品展即時票選最喜愛的樂齡科技用品設計
Elderly Services
年青人發揮小宇宙 以創意、科技改善銀齡生活(Chinese only)
疫情持續,部分長者為免受減染,也盡量減少外出,因而影響個人身體機能狀況和社交生活。今年,一班年青人便嘗試運用創意與STEM知識,為「老友記」設計適切的樂齡科技產品,讓他們可安坐家中,改善身、心、靈健康。   一場結合STEM與關愛的比賽 建基於去年「愛.創耆樂」的成功經驗,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下稱「福利協會」)今年再度與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合辦第2屆「愛.創耆樂」比賽,將「STEM」及「樂齡科技」理念融會到比賽之中,希望讓參加同學從中學會STEM跨學科的學習精神,懂得利用工程設計思維解決問題,同時反思並關注長者的需要,為他們設計或改善合適的輔助器材,便利其日常生活。 「疫情期間,一些欠缺支援的獨居長者容易出現焦慮或抑鬱情緒,身體機能、認知狀況及心理健康也受到影響。因此,大會特別要求設計賽的參賽隊伍參加大會安排的3項活動,包括:透過訪問了解長者的生活模式及需要、認識現有樂齡產品的優缺點,並建議更合適的產品設計,以及與專業醫社團隊和長者就作品設計作討論,並加以優化。」福利協會服務總監戴鷺穎姑娘表示,大會希望同學能結合創意和長者實際需要,提倡一些方便長者在家運動的樂齡產品,助其渡過「疫」境。   年青人踴躍參與  增添活動意義 今年,共有111隊來自大、中、小學的同學組隊參加第2屆「愛.創耆樂」比賽,當中包括:51隊參與設計賽的隊伍。受疫情影響,「愛.創耆樂」學生作品展及比賽暨頒獎禮於2021年7月9日在網上舉行。為鼓勵長者參與其中,香港理工大學學習服務團隊安排了185位大學生分批到訪長者家中,教導他們以平板電腦觀看作品展,同時協助234位參加設計賽的同學在網上實時介紹其設計作品。此外,福利協會位於港、九及新界的長者中心亦邀得203位獨居及雙老長者到中心參加這次網上活動,與其他公眾人士和評判即時評選最受歡迎的樂齡科技作品。大會也為合作伙伴,如贊助機構道富集團、支持機構機電工程署及香港工程師學會生物醫學分部等,劃設了14個展位,讓他們可透過活動向公眾介紹不同科技、用品和服務。   長者讚好的作品 「現在的科技真先進,我還是第一次參加網上展覽會呢!」、「孩子們花了不少心思,這些作品都參考了我們長者的需要和意見,很合用啊!」,初婆婆、楊先生和楊太太等「老友記」雖未能親身參與「愛.創耆樂」學生作品展及比賽暨頒獎禮,但也無損他們「參觀」各個網上展區的雅興,更對年青人設計的樂齡科技產品讚不絕口呢!經過長者、公眾人士及評判的評選後,大會分別頒發了以下組別獎項:   小學組 保良局莊啟程小學同學設計之「Travel X」奪得「全場最佳設計大獎」及「最有效滿足用者需要獎」。這部運動腳踏車既可訓練手腳活動能力,更讓長者在運動的同時,享受一趟虛擬旅行。 拔萃女小學同學設計的「多多秘密武器」以小巧水樽作為鍛鍊肌肉的負重器材,簡單易用,獲頒「最受用家喜愛獎」和「最具創意及創新獎」。   中學組 荃灣聖芳濟中學同學設計的「長者專用快樂單車機」獲得「最有效滿足用者需要獎」及「最受用者喜愛獎」。長者可利用它在家中邊踏單車,邊飽覽不同風景和名勝。   大專組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啪踏樂」和香港理工大學的「棋妙處處通」,分別奪得「最具開發潛力設計獎」和「最受用者喜愛獎」。兩款產品均易於收納和操作,並可寓運動於娛樂,以及訓練腦筋,預防長者出現腦退化。   傳承創意  以科技創造關愛社會 第3屆「愛.創耆樂」計劃於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正式舉行,活動不僅傳承創意和關懷,並增添其他新元素,如招募長者擔任樂齡科技測試員,以及建構專為長者需要而研發輔助用具的Action Hub平台,讓有興趣研發樂齡科技的人士可透過網上平台交流及分享。如欲了解計劃詳情,歡迎致電2333 1854與香港聖公會樂民郭鳳軒綜合服務中心林潤玲姑娘聯絡。   請按此或掃瞄以下QR Code閱覽計劃宣傳海報
Read

Join our mailing list

Get the latest news about our services, life-transforming stories and how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clicking the "Subscribe" button, you agree to the Welfare Council's disclaimer and privacy policy

Join U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