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利協會消息
福利協會推出感人故事短片系列─《愛上了,就留在愛裡…》
為慶祝50周年會慶,福利協會早前徵集了來自幼兒、青少年、安老、復康及醫療服務單位的多個服務個案,並精選其中10個製作成感人故事短片系列─《愛上了,就留在愛裡…》。此系列記錄了10多位服務使用者、義工和福利協會同工的因緣邂逅,在生命路途上互相扶持的動人點滴。另外,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亦製作了故事短片—《破繭》,講述專業社工如何陪伴一名年青人跨過逆境,使他的生命得到轉化,重拾自信與希望。我們希望透過短片展示同工的愛與關懷,並藉此喚起社會大眾對弱勢社群和有需要人士的尊重與接納,一同締造和諧共融的社區。
各短片將於2016年8月8日(星期一)開始,每隔兩星期,上載至福利協會網站、Facebook專頁「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及YouTube頻道「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誠邀請各位支持收看,並與至親及好友一起分享!
短片上載日期:
上載日期
故事短片名稱
故事內容
8月8日
樂齡女童軍
長者的童軍夢想
8月22日
Cool Runners
不一樣的青少年生命培育項目
9月5日
裁縫的馬賽克
復康人士拼出生命色彩
9月19日
小晉熙的幼兒園
家校合作,讓孩子在愛裡成長
10月3日
「風」之盼望
中風患者與家人重塑親密關係
10月17日
琼姐與邦少
院舍以愛連繫院友與至親的心
10月31日
少年生命領航員
社工帶領青年人踏上正途
11月14日
恩慈這個家
我的院舍,我的家
11月28日
忘不了
夫婦共同面對認知障礙症
12月12日
義工肥寶
義工以生命影響生命
12月26日
破繭
社工與年青人在逆境中同行
繼續閱讀

福利協會消息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50周年感人故事短片分享會 首播10個真摯感人的真實故事 逾200名同工、嘉賓與故事主人翁率先欣賞 《愛上了,就留在愛裡…》
為慶祝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成立50周年,福利協會早前向各同工、服務使用者、義工及捐助者等徵集感人至深的真實個案,最後從41個單位提交共80個故事中,精選10個拍攝成短片系列《愛上了,就留在愛裡…》,並安排在8月8日起陸續於社交媒體播放,獻給全香港市民,讓愛傳承。福利協會於上周一公開放映前在社聯禮堂舉行「《愛上了,便留在愛裡…》50周年感人故事短片分享會」,邀請曾參與感人故事拍攝前期及後期工作的同工、參與拍攝的服務使用者及其親友等逾200人聚首一堂率先欣賞短片。
《愛上了,便留在愛裡…》中每個故事都是同工在工作中接觸到的真實生命故事。福利協會希望透過短片,讓大家了解協會的同工如何以心服務,同時感受生命的美好,以及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明白「愛」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分享會上一氣呵成播放了整個系列共十套短片,情節感人,觀眾都為之感動。大會還安排多個故事的主人翁分享感受,而首集《樂齡女童軍》的一班主角「樂齡女童軍」更即席表演步操,她們步伐一致,精神抖擻的表演,獲得全場報以熱烈掌聲。而《Cool Runners》播出後,14位來自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充滿朝氣活力的Cool Runners隊員跑到台上,帶領全埸觀眾一起做熱身運動,及唱出Cool Runners主題曲《在Cool Runners 裡我們是好朋友》。歌詞是由《在基督裡我們是好朋友》改寫,旋律明快、歌詞易明,配合簡單舞步,令人充滿喜悅和力量。
繼續閱讀

青少年服務
「DSE職志輔導計劃」 文憑試考生需要調查發佈會 助家長陪伴子女渡過放榜日
DSE文憑試7月13日放榜,考生和家長們於放榜前夕難免緊張和憂慮。但近期青少年壓力問題嚴重,應屆考生家長在緊張子女出路的同時,如何幫助子女渡過這關鍵時刻亦十分重要。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DSE職志輔導計劃」為了解應屆考生的狀況和需要,從而提供最適切的支援,同時協助家長好好陪伴子女渡過放榜這個重要階段,遂進行「文憑試考生需要調查」。調查分兩部份,第一部份為「升學及就業輔導需要評估」,而第二部份為「考生壓力狀況調查」。計劃收集和分析調查結果後,於放榜前夕7月9日舉行調查發佈會,除公佈調查數字和研究所得外,還安排應屆考生和考生過來人和其母親上台分享感受,為其他考生和考生家長打氣。
發佈會上福利協會服務總監李惠華及社工同工鄺浩權公佈調查所得。調查第一部份「升學及就業輔導需要調查」於去年9月至今年2月間進行,計劃成功訪問13間學校合共1,561名應屆文憑試考生,評估應屆考生面對放榜時在四大範疇:「自我認識」、「認識出路」、「作出抉擇」及「行動計劃」上的信心程度。問卷由福利協會開發和驗證,設有20條有關放榜的處境問題,要求受訪考生作出評分,從而計算出考生在四大範疇上的平均得分,量度出考生在四大方向的平均表現。
調查結果發現,考生「自我認識」上得分較高,有58.55分,而其餘三方面、「認識出路」、「作出抉擇」及「行動計劃」上得分則明顯較低,分別只有46.46、46.68和46.84,而受訪考生對未來升學或就業的整體信心只有49.66分(100分為滿分)。負責調查的社工同工鄺浩權表示,考生要作出全面的放榜出路計劃,上述四個元素缺一不可。對以上數據反映,大部份考生在出路探索、抉擇及行動上的信心仍有待加強。
福利協會就調查結果作進一步分析,發現僅2成(24%)的考生有信心能夠為自己選擇正確的出路;假如放榜「失手」,每科比預期成績低兩級,近半數考生(46.98%)不知如何應變,近4成(39.5%)考生面對放榜後抉擇感困難。鄺浩權解釋,以上情況實際反映了考生在「行動計劃」上明顯不足,不少考生當面對實際情況時表現得徬徨無助。
第二部份「考生壓力狀況調查」
計劃第二部份「考生壓力狀況調查」於放榜前夕,上月16日至22日間進行。計劃透過手機通訊程式WhatsApp成功訪問了284名中六考生,發現他們的平均壓力指數達4.85(滿分為10分),而當中4成多(41.2%)考生的壓力指數為6至8分。調查數據也發現清楚放榜出路的考生的壓力指數比不清楚出路的考生為低。而近7成(67.25%)的受訪考生表示他們的父母清楚他們的出路選擇,而與父母有溝通的考生的壓力指數明顯較未有跟父母溝通的為低。
當被問道放榜日,考生最想父母如何給予支持時,近半考生(44%)希望得到父母鼓勵、安慰和支持與尊重他們的選擇,並有近2成(17%)考生希望父母陪伴。而受訪考生最不希望遭到父母批評和否定他們的努力(41%),其次是過份詢問(13%)和表示失望、緊張(12%)。
上台分享的應屆文憑試考生邱月珊表示,自己壓力指數達六分,曾考慮過海外升學,但擔憂家中經濟難以負擔,因此選擇以本地副學士作為後備方案。去年文憑試考獲佳績的「過來人」譚家奇,成功入讀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系。他上台分享自身經歷表示,放榜之前諮詢了老師以及家人意見,策劃了不同的分數作不同的選擇。同時也勉勵應屆考生,文憑試只是一個「過程」,不論成績如何,只要有清楚的目標,也能實踐自己的理想。
繼續閱讀

福利協會消息
香港聖公會‧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新鴻基地產 「承擔‧愛與共融」土地捐贈簽約儀式 新地捐地幫助解決年青人住屋 福利協會推動愛與共融 全港首個跨代共融綜合服務大樓正式啟動
香港聖公會扎根香港逾170年,自香港開埠初期,已拓展各項宣教、辦學、社會服務等工作,多年來為香港市民服務,致力建立愛與和諧的社會。而新鴻基地產為香港最大地產發展商之一,堅守「以心建家」的信念,多年來致力建設香港,令這個城市成為每個香港市民更美好的家園,與香港聖公會服務的理念如出一轍。
今次,雙方攜手合作為香港最需要的社會群體作出更大的承擔。新鴻基地產向香港聖公會捐出地皮造福社群,地皮位於元朗青山公路-元朗段及攸田東路交界東南,面積約一萬平方尺(10,180sf)地皮,地皮將交由負責社會福利服務的福利協會策劃和籌建一幢跨代共融綜合服務大樓,以推動愛與共融的精神。
該綜合服務大樓計劃設有特殊幼兒中心、青年宿舍、護理安老院、教堂和多用途活動室等,是香港首幢跨代共融綜合服務大樓,展現「愛與共融」的理念,並作為香港未來青年和社福發展的重要標記。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以及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三方於日前(7月5日)在香港聖公會聖雅各堂李國寶社區禮堂舉行「承擔‧愛與共融」土地捐贈簽約儀式,附設擬興建的大樓模型和展板。香港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牧師致辭謂:「多謝新地,在土地資源缺乏下,將元朗這幅位置優越的地方捐出,讓我們在交通如此方便的地方發展這項目。相信無論對日後入住大樓的年青人或護理安老院的長者都有莫大益處,方便大家上班亦便利家人往安老院舍探望長者」。管牧師再次代表香港聖公會、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多謝新鴻基地產慷慨捐地。他笑言:「今次簽約儀式是好的開始,希望社會上有更多機構效法新鴻基地產,將愛心回饋社會。」
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兼副董事總經理雷霆先生致辭:「『以心建家』是新地的企業文化,多年來我們透過舉辦、贊助和參與各項公益以及職訓活動,為年輕一代提供學習和發展機會,為香港持續發展培育人才。今次我們捐出新界西的一塊地皮,興建結合青年宿舍、老人和幼兒服務的綜合大樓,亦會善用我們在規劃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免費協助聖公會,為他們設計這個項目,並提供相關的規劃和發展支援,期望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的改變。要建立共融的社區,每個人的付出都好重要。我們期望構思中的項目不僅是一座服務大樓,更是一處充滿愛和關懷的地方。」
簽約儀式由三方代表,包括:香港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牧師、香港聖公會教省法律顧問鄭慕智律師、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董事會主席李國棟醫生及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兼副董事總經理雷霆先生簽署,並在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郭基煇先生及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見證下進行。 簽署儀式後,管浩鳴牧師送上由福利協會屬下社會企業項目「恩之手」的基層婦女製作的特色皮革紀念品予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兼副董事總經理雷霆先生以表謝意,雷霆先生亦送上大樓的模型紀念品予管浩鳴牧師祝願大樓計劃順利完成。隨後,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郭基煇簡述新地社區投資項目簡介。而為讓公眾更了解「承擔‧愛與共融」計劃,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策劃總監陳康祺先生介紹綜合服務大樓項目的設計意念,而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為大家講解大樓發展項目的細節。及後李正儀博士與郭基煇先生一起接受傳媒提問。
繼續閱讀

福利協會消息
「香港聖公會社會服務歷史與承傳-歷史相片展覽」啟動禮圓滿舉行 張建宗局長高度讚揚聖公會對社福界的貢獻
香港聖公會服務香港逾170年,自香港開埠初期,已拓展各項宣教、辦學、社會服務等工作,而負責社會福利服務的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今年踏入50周年,遂舉辦一連五天的「香港聖公會社會服務歷史與承傳-歷史相片展覽」,於大角嘴奧海城二期中庭展場內展出逾230幅昔日獅子山下的珍貴歷史舊照,與大眾一起回顧香港近兩個世紀的蛻變,勾起大家的集體回憶。大會於上周六舉行啟動禮,邀得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及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鄺保羅大主教任主禮嘉賓。
兩位主禮嘉賓與另外四位嘉賓包括: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賴錦璋先生、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黃永光先生、李本智先生及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一起主持啟動儀式。每位手持一張代表了香港聖公會社會服務發展史上各個重要里程碑的相片,並將相片放入菲林格內,串連一列精美珍貴的菲林底片後,代表活動正式啟動。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致辭指:「福利協會於1966年成立,不但將聖公會的福利服務推向高峰,亦在香港歷史上寫下了不少『第一次』,如創立香港的第一所新移民綜合服務中心和青年就業綜合中心等。」張局長續指:「今年五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張德江委員長訪港時,我便有機會陪同委員長和行政長官,參觀聖公會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和探訪長者。去年初我獲邀參加香港聖公會九龍城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重置啟用禮時,體驗到協會如何藉起動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的計劃(即「酵母.生命起動」),為新建成不久的啟晴邨及德朗邨建立居民互助網絡,幫助新社區結集社會資本。而當我與社福界同工見面時,也會相約於價廉物美、結合社會創新和社會良心的聖公會品牌社企──「好.廚房」用膳,既品嚐美食,亦支持弱勢社群就業,更向聖公會的出品投下信心的一票。以上足證聖公會在不同服務範疇的心思、創新和誠意。」最後張局長祝願福利協會能夠繼往開來,續創佳績,為香港發光發熱,迎來更多個美好的50年!
隨後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致謝辭謂:「今次相片展覽展示了香港聖公會自香港開埠170多年以來建立的福利事工,與香港市民同行渡過的歲月。這些歷史亦是福利協會工作的緣起及所背負的使命,相片反映了香港社會不同年代的演變,這些人和事共同造就了今天的香港。請大家細心欣賞!」李博士感謝兩位主禮嘉賓百忙之中出席主禮,同時感謝在過去50年來一直支持福利協會服務的友好及伙伴,包括各個政府部門,使福利協會由成立初期只有兼職員工的機構變成今天約有3,000位員工的機構。
活動上 大會安排一場大匯演,由逾70位3歲至80歲服務使用者合力演出,當中包括舞台劇、舞蹈表演、樂器表演等,並以香港自開埠以來至今香港聖公會社會服務發展背景作貫穿,演活一場充滿港人情懷的「香港故事」! 表演內容豐富精彩,全場掌聲雷動。活動尾聲,兩位主禮嘉賓張建宗局長和鄺保羅大主教,以及一眾嘉賓上台合唱福利協會50周年嘅主題曲《生命如歌》,為活動高潮所在。儀式完結後,大會安排了不同的表演活動與市民一起分享,市民反應熱烈,躇足圍觀者眾,而參觀相展的遊人絡繹不絕。
一連五天的相片展,展示由19世紀開始至近代聖公會社會服務發展的珍貴照片。大會按不同時代劃分5大區域,包括: 1843年-1930年、1930年-1950年、1950年-1960年、1966年-2016年等,每個特色區域用上該時代香港聖公會社會服務發展上具標誌性的建築物作設計概念,如30年代成立的聖基道兒童院、70年代的徙置屋邨等,讓參觀者由步進展館一刻,即恍如置身時光隧道,感受當時當刻香港的社會發展,場內亦有充滿港人情懷的特色佈置,如:跳飛機等、舊式粉筆黑板、舊式戲院投幣磅重機等。當中舊式戲院投幣磅重機尤其受歡迎,不少市民都排隊試用及拍照留念。為跟市民交流互動,大會在展場內舉辦64場懷舊互動工作坊,設置特色手作攤位,與大小朋友一起製作手工藝和參與一些懷舊玩意,如製作「立體摺紙」、「沙樽製作」、「十字繡」、「扭氣球」及玩「挑竹籤」、「拋豆袋」等。每場工作坊都反應熱烈,場場爆滿。
繼續閱讀

安老服務
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 與長者齊做動感操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於5月17日來港展開三日訪問行程,於訪港最後一天在行政長官梁振英、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勞福局常任秘書長譚贛蘭、社會福利署署長葉文娟、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等陪同下,前往聖公會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參觀。張德江委員長在大樓參觀復康治療室,了解中心如何應用復康儀器如:肌動機械手,進行復康訓練提升效果,並與長者一起在機械人帶領下做動感操。此外他又與參加日間活動中心棋藝和茶藝活動的長者閒談,並送贈一部跑步機和一張電動按摩椅予中心;至於長者們則向張德江委員長致送手製的「紅棉花紙雕作品」表示謝意。
繼續閱讀
訂閱福利協會快訊
緊貼我們的服務動向,了解你的支持如何讓有需要人士轉化生命
*按「訂閱」後即代表閣下已同意本會之免責聲明及私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