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資訊中心 最新消息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外貌
福利協會消息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 五大學合作追蹤研究 證促進居民身心健康 提升住屋安全感 重塑鄰里關係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福利協會)與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聖方濟各大學及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進行「同心村過渡性房屋研究」,於 2022 年底及 2024 年初進行了兩階段的追蹤研究,追蹤了 110 位入住同心村約 4 個月及 22 個月的居民,了解他們入住前後的變化。研究證實過渡性房屋對居民身心健康、住屋安全感及社區連結三方面帶來正面影響,對未來香港房屋政策及社區服務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研究重點發現: 1. 改善身心健康 研究結果表明受訪者在入住同心村後生理健康有顯著提升,調查以 VR-12 量表評估受訪者健康狀況,發現搬入同心村一段時間後,受訪者的生理健康有所改善。而受訪者抑鬱和焦慮狀況亦得到改善:PHQ-2 和 GAD-2 量表用於篩查抑鬱和焦慮,結果顯示從 2022 年底到 2024 年年初,受訪者的抑鬱和焦慮症狀有所改善,抑鬱風險從 16.4%降至 14.5%,焦慮風險從 15.5%降至 11.8%。   2. 提升社交能力及社區參與度 受訪者對搬入同心村後,對社區服務/支援的滿意度持續上升;社交行為和社區參與度亦顯著提升。受訪者表示入住同心村後逐漸認識更多的鄰居,並在「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和「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兩方面亦得到改善;對於參與社區活動的意願,由舊居時的 2.83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69,有顯著的提高。「認為經常參與社區活動很有意義」,由舊居時的 3.32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5;「願意為改善社區作出貢獻」,由舊居時的 3.47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進一步確認了受訪者對社區參與的積極態度。   在就業方面,在全職受聘者人數無變化的情況下,兼職受聘者的比例從 8.2%上升至 15.5%;失業(正尋找工作)人數從 19.1%下降至 10.9%。   社區之間關係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認識不少鄰居 2.92 3.27 3.43 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 2.82 3.1 3.33 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 3.35 3.6 3.68 與鄰居的交流頻率 (1=從不;4=經常) 2.59 2.84 3.47   對居住單位滿意度 (1=非常不滿意;5=非常滿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鄰里關係 3.23 3.72 3.93 社區服務/社區支援 2.81 3.98 4.13     3. 顯著減輕經濟負擔 增加住屋安全感 居民從舊居搬到同心村,單位租金和呎租明顯降低。舊居呎租中位數為 38 元,入住同心村後呎租中位數為 18.6 元。同心村呎租中位數是居民舊居呎租中位數的不足一半。租金佔入息比例也顯示下降趨勢,從舊居的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 43.1%,降至現居同心村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的 28.5%。這顯示入住後,居民居住成本明顯減低。入住同心村後,受訪者感受到租金的負擔有所減輕,對於租金負擔令居民有經濟壓力的感受,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59 明顯下降到搬入後的 2.83。(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研究結果顯示同心村提供了一個更穩定和安全的生活環境,提升了居民的整體生活質量。受訪者對於住房整體安全感的評價從搬入前的 3.1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在適應新居所並對生活抱有期待的感受上,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2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數據顯示出住所穩定性有顯著改變。(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參考以上調查結果,研究團隊提出以下建議: 1. 有效運用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等公營房屋項目資源,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儘早獲配適切的房屋單位 ⚫ 為配合取締劣質劏房政策,政府可考慮安排受影響的合資格住戶優先入住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 讓即將完結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與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作協調,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有選擇地在搬出後平穩過渡至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   2. 加入「八大康健指標」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並加強就業及醫療支援 ⚫ 在已落成及將落成的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加入「八大康健指標」的概念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為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賦權居民,加強他們的解難能力,以建立一個關愛共融互助的社區。 ⚫ 社會服務機構可針對成年人再就業提供培訓支援,並與專業職業培訓機構合作,為居民提供報讀培訓班的資助或優惠,以幫助有意求職的居民提升職業資格和技能,從而增加收入和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 ⚫ 政府、項目營運機構及醫療團體可考慮在村內增設流動醫療車服務,包括流動牙科服務及流動中醫服務,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研究詳情可參考此處 。   居民實證 入村蛻變 Lisa 曾長期蝸居在狹小劏房,惡劣的生活環境與長期得不到工作認同,讓她逐漸失去自信,陷入人生低谷。搬進同心村是她人生的轉捩點,不僅居住環境獲得改善,更重要的是她與許多友善的鄰居建立起真摯的友誼。在同心村,Lisa 感受到居民間的互助文化與人情溫暖。這股力量成為她嘗試突破自我的後盾,讓她鼓起勇氣尋找新工作。工作穩定後,Lisa 更加入村內義工隊,從最初靦腆地探訪獨居長者,到後來擔任大型活動的自信司儀。同心村的社區參與成為她人生轉折點,讓她找回自己的光芒,建立了豐富的社交網絡和社區歸屬感。   Connie 曾於劏房居住逾 15 年,期間數度被迫搬遷,並遭入室盜竊,時常感到不安。長期面對安全隱患,外出時需攜帶所有財物及重要文件,使她的睡眠質素大受影響及長期精神緊張。搬入同心村後,完善的保安服務大大提升了 Connie 的安全感,擺脫過去的恐懼,改善身心健康。以往潮濕幽暗的居住環境導致她的牙周病和哮喘等情況頻繁發作,現在症狀已得到舒緩,緊密的鄰里關係亦讓她倍感安心。曾有一次生病時,街坊察覺後主動探望並為她煲粥,讓她感到溫暖。Connie現在是同心村的兼職清潔員,致力改善公共環境衛生,增添收入的同時也讓生活更有意義。對她而言,同心村不僅是一個安身之所,更是重拾希望與機會的新起點。   「八大康健指標」簡介 同心村引入首個八大康健指標,針對住戶日常生活的八個方面,包括健康、情緒、社交、就業、理財、環保、科技和靈性等,在身、心、靈方面都能得到照顧,並按指標提供服務,鼓勵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建立自信,裝備他們建立健康正面思維及信心,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同心村亦聯同大專院校合作,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居民對多元發展的需要,從而提供合適的課程及服務。   社交:協助居民了解社交的重要性,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社交健康。通過積極參與社交網絡並與他人建立聯繫,培養歸屬感和連結感。 科技:透過推廣資訊科技便利生活,提升居民與社區的聯繫,增添生活意義,同時裝備網絡安全意識,避免墮入網絡陷阱。 健康: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身體健康的意識,同時會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做運動或足夠睡眠,令自己的身體感覺良好。 情緒: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的情緒健康的重要性,有動力去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情緒健康,透過自我調節,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感到滿意。 靈性:提升居民對心靈、生命意義和個人價值(身份感、滿意感)的自我認識(反思、覺察)和正面理解,建立人生目標和方向感。 環保:協助居民了解地球資源有限,善用資源(3R-減用、重用、回收),推廣及建立環保生活模式,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理財:透過裝備理財知識(例如設定短期和長期的理財目標),協助居民學習財務管理,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安全。 就業:協助居民從工作(有薪、義工、家庭照顧者)或追求興趣/愛好中發展知識、技能和潛能,獲得個人成就感,保持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詳細內容
福利協會服務總監姜彩燕女士頒發感謝狀予參與活動的多間公司
家庭及綜合服務
「東涌TEEN職無限招聘會」東涌青年就業博覽 協助東涌青少年就業 紓援區內就業問題
東涌受地理及交通因素局限,造就區內的人力資源錯配問題嚴重,以致「東涌人出市區、市區人入東涌」,跨區工作的情況普遍,間接衍生不少社區及家庭健康問題。當中青少年的就業問題尤其值得關注,本區的職位空缺種類往往與青年就業的期望出現落差。   福利協會屬下的東涌綜合服務為紓援東涌區內就業問題,協助東涌青少年就業於5月16日在東涌富東邨室外圓型廣場舉辦「東涌TEEN職無限招聘會」,邀請37間公司參與,提供職位空缺數目達4,048個,當中1,570份為即場面試的職位。會場內設置櫃位舉行聯合招聘,即場為區內青年及其他社區人士作求職配對。同時設有「ERB人才發展計劃」課程展覽及行業講座技能示範,務求提供全面的就業服務,協助區內人士就業。   「東涌TEEN職無限招聘會」由早上10時30分開始至下午4時30分結束。大會為招聘會舉行啟動禮,福利協會服務總監姜彩燕女士頒發感謝狀予參與活動的多間公司感謝他們的支持。隨後大會安排了四個行業講座和示範,包括陪月員、美容及美甲師、保安及物業管理、咖啡調配員。   是次招聘會4,048個職位空缺中,2,715個屬全職職位,1,333個屬兼職職位,而涵蓋行業亦相當廣泛,包括:航空業、設備維修、物流運輸、保安及護衛業、環境服務業、零售業、餐飲業及美容等。其中飲食業的職位佔最大多數(佔整體47%),其次是零售業(佔整體14%)。當中部份空缺為暑期工,歡迎應屆DSE考生申請,亦有部份工種設有學徒計劃,為年青人提供清晰的職業階梯。
繼續閱讀
主禮嘉賓在以紅色郵筒為主題的背幕前主持典禮儀式
醫療康健服務
「匯結愛心網,共建康健城」 全港健康關注日嘉年華會 暨 「生命的情書」徵文比賽頒獎典禮 嘉許「生命鬥士」 宣揚珍惜生命和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
社區醫療支援服務網絡為推廣愛惜生命和健康生活的訊息,於2015年5月2日舉辦全港健康關注日嘉年華會 暨 「生命的情書」徵文比賽頒獎典禮,一方面設置健康展覽和攤位遊戲,及提供免費身體檢查,提高社會大眾對健康的關注,同時舉行「生命的情書」頒獎典禮,嘉許徵文比賽各獎項的得獎者,並讓各得獎者跟大家分享他們積極正面的人生觀。活動獲空前成功,有數百名市民和嘉賓出席參與。   「生命的情書」徵文比賽於去年邀請全港全日制學校學生及全港市民以「病患康復」為題材,以自身或身邊親友對抗病患的真實故事為依據撰寫散文,將經歷化為文字,讓讀者感受積極與病同行的勇氣和堅毅,及反思健康的重要,從而對生命有更深入的體會。「生命的情書」徵文比賽反應熱烈,共收集249份作品,經由專業評審團評審後,最後選出兩個組別中,冠、亞、季、優異獎等共56個獎項。而得獎作品將結集成書,讓大眾讀者可細味封封真摯感人的「生命的情書」。   頒獎典禮邀請了多名主禮嘉賓出席並為大會頒發各個獎項,包括香港首位失明女作家汪明欣、香港復康會總裁伍杏修、因有嚴重痙攣以吹管控制鍵盤創作的著名女作家、第35屆十大傑青得主姚佩玲,以及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總幹事李正儀博士。   李正儀博士致歡迎辭時表示:「『生命的情書』徵文比賽由2014年8月啟動。學生組別的參賽者多數是自小已患病的人士,他們縱然承受病患所帶來的折騰,卻憑著堅毅不屈的精神克服萬難。而公開組別的參賽者中,不少是面臨突如其來的頑疾,更在治療期間,彷如生命勇士,渡過重重難關去尋找及嘗試各種治病的方法。他們積極的人生態度,實在值得我們表揚和學習。」   兩個組別的冠軍得獎者,包括公開組冠軍王嘉玲女士及學生組冠軍謝穎詩分別上台分享她們的患病經歷和生命的體會,她們表示患病雖可怕,但歷練令她更堅強,學會珍惜生命和家人,更懂得愛惜自已。同時大會安排來自聖公會竹園馬田法政牧師長者綜合服務中心的一班長者表演八段錦,及香港青少年魔術團代表為大家帶來別開生面的魔術表演,表達出健康生活及精彩人生的主題。   「匯結愛心網,共建康健城」是為期3年的基層健康醫療計劃,計劃由匯豐保險集團(亞太)有限公司及攜手扶弱基金贊助,由專業的醫療團隊合作推行。當中計劃包含了四個部份,包括:第一,由西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及護士等,為社區人士提供基層健康檢查,以便及早識別他們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及心臟病等之潛藏危機,從而作出醫療跟進。第二,由各專業人士,為社區人士舉行連串的社區健康教育講座及小組,以協助他們建立健康生活的模式。第三,舉辦「全港健康關注日嘉年華會」,藉著健康展覽及身體檢查,提高社會大眾對健康的關注,並傳播健康生活訊息。第四,舉辦「生命的情書」徵文比賽,期望能藉著作者的經驗分享,讓讀者反思健康的重要性,體會故事主角如何積極與疾病或病患者同行,從而對生命有更深入的體會,並宣揚愛惜生命之訊息。第一及二部份之活動,已於過去三年的日子中完成。
繼續閱讀
「最具愛心獎」得獎學校及教堂代表與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合照
籌募活動
福利協會「慈善獎券2015」籌得逾470萬 堂校社服攜手以愛轉化生命
福利協會首次舉辦的「慈善奬券2015」已圓滿結束,活動得到聖公會教省、教區辦事處、教堂、學校、社會服務機構、友好機構和福利協會屬下單位的踴躍支持,一共籌得善款逾470萬港元,成績令人鼓舞。是次活動取得成功,亦有賴商界企業提供豐富的獎品贊助,不但增加了獎券的吸引力,亦有助提升銷售,其中世譽汽車有限公司送出價值$149,000的福特Fiesta小飛俠五門揭背房車作為頭獎獎品,實在吸引不少善長的眼球。同時,顧問團為福利協會提供各方面的寶貴建議及指導,並在過程中給予無比的支持,亦令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抽獎禮活動已於4月25日舉行,邀得贊助商代表、福利協會董事會義務司庫盧健明先生及不同單位的服務使用者一同見證150個得獎號碼抽出的重要一刻。為感謝大家對弱勢社群的關愛,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亦向於籌款最高的教堂、中學、小學及幼稚園,頒發「最具愛心獎」。   李正儀博士於致辭時表示,是次慈善獎券銷售活動,為福利協會一項重要的籌款行動。她感謝各個贊助商以及堂校社服機構的協助,教友、學生、家長、服務對象、同工的認購支持及推售,正好體現了主內「肢體彼此相顧」的精神。   最具愛心獎」得獎名單 類別 得獎教堂/學校 教堂 香港島教區 聖公會聖馬利亞堂 東九龍教區 聖公會聖匠堂 西九龍教區 聖公會諸聖座堂 學校 中學組 聖馬可中學 小學組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 聖公會阮鄭夢芹小學 聖公會置富始南小學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 協恩中學附屬小學 幼稚園組 聖公會幼稚園   是次活動籌集之善款會用作拓展多項非政府資助的社區支援服務,包括:輔導服務、特殊教育需要服務、創新服務、「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心意行動及其緊急支援服務等。福利協會在此再次感謝聖公會教省、各堂校社服機構、商界友好及善長的慷慨支持,活動抽獎結果請瀏覽以下連結:慈善獎券2015抽獎結果
繼續閱讀
青少年表演舞蹈為典禮助慶
青少年服務
香港聖公會馬鞍山青少年綜合服務25周年慶典 《細味‧鞍山廿五情 綻放‧生命無限美》
福利協會屬下馬鞍山青少年綜合服務25周年慶典於本月25日圓滿舉行,中心邀請到社會福利署福利專員李張一慧女士、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香港聖公會馬鞍山青少年綜合服務會牧車品豪牧師任主禮嘉賓,並請來過百名過往及現時的服務使用者一同出席,一起見證馬鞍山青少年綜合服務踏入25年的重要里程。活動開始時,中心邀請兩位主禮嘉賓,李張一慧女士及李正儀博士主持別具特色的慶祝儀式為慶祝典禮揭開序幕。隨後中心安排一班青少年表演精彩的舞蹈,以及十多名過往25年來的服務使用者輪流上台分享,訴說過往接受中心服務的經驗和對中心的獨有感情。不少服務使用者分享時真情流露,台下嘉賓無不為之動容。典禮完畢,緊接是《綻放‧生命無限美》才藝交流及服務介紹,中心各房間設有小遊戲和服務簡介,讓一眾來賓對馬鞍山青少年綜合服務有更深入的了解。自1989年開始,聖公會馬鞍山青少年中心已於區內提供服務,隨著青少年服務綜合化,單位在1994年轉型為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結合了青少年中心及半支外展服務隊,而成為全港首4間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之一。1997年中心服務整合成為馬鞍山南、北兩間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以駐校社工服務、中心服務及外展服務的緊密配合,為區內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服務。隨著2001年開展了深宵外展服務,以及2008年開展了新念坊的濫用精神藥物者輔導中心服務,服務更全面的實踐了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對馬鞍山社區的使命和承擔。
繼續閱讀
嘉賓在台上大合唱
福利協會消息
福利協會第20屆傑出義工獎勵計劃嘉許禮圓滿結束 表揚無私義工 分享轉化生命的故事
福利協會每兩年舉辦一次「傑出義工獎勵計劃嘉許禮」,表揚義工、企業義工及團體義工對社會服務的熱誠和積極。今年踏入第20屆,「傑出義工獎勵計劃嘉許禮」於4月18日已圓滿舉行,共頒發84個獎項。大會邀請到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及福利協會李正儀博士擔任主禮嘉賓,資深藝人梁舜燕和鍾叮噹任藝人嘉賓。嘉許禮有近300名義工、企業義工代表、團體義工代表和嘉賓出席,場面盛大。   「第20屆傑出義工獎勵計劃嘉許禮」以「關懷‧服務 自然流露」為大會主題。本年度共有4名義工獲「榮譽獎」、51名義工獲「金獎」、11間企業獲「企業關懷獎」及18間團體獲「團體關懷獎」,「金獎」得獎者在過去兩年間義工服務時數達50小時或以上,而曾獲3屆「金獎」的得獎者可獲「榮譽獎」。   得獎義工中,年紀最大的為基愛長者鄰舍中心義工、90歲的岑玉卿婆婆,岑婆婆早年學會口琴、牧童笛和夏威夷小結他等樂器,學成後到護老院、小學等地方演奏及進行老人探訪,希望以歌會友,用音樂將快樂傳播給每一位「老友記」。而本屆年紀最輕的得獎義工為11歲小妹妹顏穎蕎,而最高服務時數的是余文彩女士,3人都獲頒發「金獎」。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藝人梁舜燕和鍾叮噹分別頒發各個獎項。   主禮嘉賓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對「傑出義工獎勵計劃」大表支持,在台上分享他過往參與義工工作的有趣經歷和得著,鼓勵大家多做義工,回饋社會。高局長還「大開金口」在台上與一眾義工、嘉賓合唱《東方之珠》,又戴上東涌綜合服務 “為婦女打氣”婦女義工製作的「聖誕鹿」頭飾,將嘉許禮的氣氛推上高峰。   另外,藝人嘉賓梁舜燕和鍾叮噹在台上跟來賓分享做義工的意義和樂趣。台上播放本年度3個福利協會特色義工服務計劃的介紹,義工和服務對象在片段中分享了個人感受,及當義工助人自助的快樂。大會特別安排來自香港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的婦女義工為大家表演「扭氣球」手藝,她們將一個個平凡的氣球扭成不同造型,包括小狗、鬱金香、天使等,盡顯心思和創意,氣氛活潑輕鬆。表演後她們在台上大談參加 “為婦女打氣”扭氣球義工計劃的得著和喜悅。   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致謝辭時表示,「福利協會一直推動、發展及培育義工人才,以建立更豐富的社會資源,以配合社會服務發展的需要,在2013年至2014年兩年間,福利協會每年有逾20,000名義工,提供了超過14萬小時的服務,讓社會上每年超過33萬有需要的人士感受到愛與關懷。」李正儀博士衷心感謝每一名「只問付出、不問收穫」的義工,盼望義工能繼續參與,讓社會上更多人士得到祝福及關愛。
繼續閱讀
主禮嘉賓主持啟用儀式
青少年服務
香港聖公會九龍城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中心重置啟用禮暨25周年慶典 「生命就是精彩 Life is Amazing」
服務社會25年的香港聖公會九龍城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為配合社區發展,近期重置遷往九龍城啟德發展區內的晴朗商場,以嶄新的服務手法,並添置新設施,為新遷入九龍城區的居民有效地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新中心於上周六3月28日舉行中心重置啟用禮暨25周年慶典,邀請到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GBS太平紳士、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主教郭志丕主教、香港聖公會九龍城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會牧鄧翊匡牧師,以及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總幹事李正儀博士蒞臨主禮。   為增添喜慶氣氛,大會先安排多名精靈活潑的「小天才兒童才藝計劃」組員組成醒獅隊,為嘉賓獻上「『獅』All Stars」舞獅表演,為中心重置啟用禮揭開序幕。隨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GBS太平紳士獲邀為活動致勉辭,他對於聖公會的青少年服務表示充分肯定:「我非常高興參與今天的啟用禮,見證扎根九龍城區四分一個世紀的香港聖公會九龍城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正式落戶啟德新發展區,同時亦為中心慶祝二十五歲生日。多年來,中心一直是凝聚區內青年朋友與居民的重要平台,亦是政府不可多得的合作夥伴。」    郭志丕主教在致歡迎辭時表示:「中心於1989年成立,原址在宋皇臺對面。多年來中心一直慢慢發展,至今繼續為九龍城區和啟德新發展區的居民服務,並會跟堂、校、社服合作,步武基督,履行先知的角色,關心社會。」而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致辭時亦指:「我們過去二十五年不斷改善服務,中心由最初一所普通的社會服務中心,轉型至青少年服務中心。日後中心會一直發展,不斷回應社會的需要,不斷注入新元素和專業服務,並提升服務質素,為社區服務,為居民作鹽作光。」    四名主禮嘉賓為中心主持簡單而隆重的啟用儀式,每名嘉賓手持一個英文字母分別為:「L」、「I」、「F」、「E」,然後組合成英文字「LIFE」,為啟用儀式背幕作佈置,藉此帶出中心「Life is Amazing生命就是精彩」的服務主題,象徵著中心的服務宗旨,協助居民活出精彩人生。最後由中心舊同事及資深會員組成的兩個不同年代的青年小組「心韻社」及「Clappers」,為在場嘉賓演出「龍『承』Crossover」,演唱多首名曲,歌聲嘹亮悅耳,帶動全場的氣氛,掀起全日的高潮。
繼續閱讀

訂閱福利協會快訊

緊貼我們的服務動向,了解你的支持如何讓有需要人士轉化生命

*按「訂閱」後即代表閣下已同意本會之免責聲明及私隠政策

加入我們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