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資訊中心 最新消息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外貌
福利協會消息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 五大學合作追蹤研究 證促進居民身心健康 提升住屋安全感 重塑鄰里關係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福利協會)與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聖方濟各大學及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進行「同心村過渡性房屋研究」,於 2022 年底及 2024 年初進行了兩階段的追蹤研究,追蹤了 110 位入住同心村約 4 個月及 22 個月的居民,了解他們入住前後的變化。研究證實過渡性房屋對居民身心健康、住屋安全感及社區連結三方面帶來正面影響,對未來香港房屋政策及社區服務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研究重點發現: 1. 改善身心健康 研究結果表明受訪者在入住同心村後生理健康有顯著提升,調查以 VR-12 量表評估受訪者健康狀況,發現搬入同心村一段時間後,受訪者的生理健康有所改善。而受訪者抑鬱和焦慮狀況亦得到改善:PHQ-2 和 GAD-2 量表用於篩查抑鬱和焦慮,結果顯示從 2022 年底到 2024 年年初,受訪者的抑鬱和焦慮症狀有所改善,抑鬱風險從 16.4%降至 14.5%,焦慮風險從 15.5%降至 11.8%。   2. 提升社交能力及社區參與度 受訪者對搬入同心村後,對社區服務/支援的滿意度持續上升;社交行為和社區參與度亦顯著提升。受訪者表示入住同心村後逐漸認識更多的鄰居,並在「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和「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兩方面亦得到改善;對於參與社區活動的意願,由舊居時的 2.83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69,有顯著的提高。「認為經常參與社區活動很有意義」,由舊居時的 3.32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5;「願意為改善社區作出貢獻」,由舊居時的 3.47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進一步確認了受訪者對社區參與的積極態度。   在就業方面,在全職受聘者人數無變化的情況下,兼職受聘者的比例從 8.2%上升至 15.5%;失業(正尋找工作)人數從 19.1%下降至 10.9%。   社區之間關係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認識不少鄰居 2.92 3.27 3.43 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 2.82 3.1 3.33 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 3.35 3.6 3.68 與鄰居的交流頻率 (1=從不;4=經常) 2.59 2.84 3.47   對居住單位滿意度 (1=非常不滿意;5=非常滿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鄰里關係 3.23 3.72 3.93 社區服務/社區支援 2.81 3.98 4.13     3. 顯著減輕經濟負擔 增加住屋安全感 居民從舊居搬到同心村,單位租金和呎租明顯降低。舊居呎租中位數為 38 元,入住同心村後呎租中位數為 18.6 元。同心村呎租中位數是居民舊居呎租中位數的不足一半。租金佔入息比例也顯示下降趨勢,從舊居的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 43.1%,降至現居同心村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的 28.5%。這顯示入住後,居民居住成本明顯減低。入住同心村後,受訪者感受到租金的負擔有所減輕,對於租金負擔令居民有經濟壓力的感受,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59 明顯下降到搬入後的 2.83。(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研究結果顯示同心村提供了一個更穩定和安全的生活環境,提升了居民的整體生活質量。受訪者對於住房整體安全感的評價從搬入前的 3.1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在適應新居所並對生活抱有期待的感受上,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2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數據顯示出住所穩定性有顯著改變。(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參考以上調查結果,研究團隊提出以下建議: 1. 有效運用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等公營房屋項目資源,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儘早獲配適切的房屋單位 ⚫ 為配合取締劣質劏房政策,政府可考慮安排受影響的合資格住戶優先入住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 讓即將完結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與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作協調,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有選擇地在搬出後平穩過渡至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   2. 加入「八大康健指標」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並加強就業及醫療支援 ⚫ 在已落成及將落成的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加入「八大康健指標」的概念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為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賦權居民,加強他們的解難能力,以建立一個關愛共融互助的社區。 ⚫ 社會服務機構可針對成年人再就業提供培訓支援,並與專業職業培訓機構合作,為居民提供報讀培訓班的資助或優惠,以幫助有意求職的居民提升職業資格和技能,從而增加收入和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 ⚫ 政府、項目營運機構及醫療團體可考慮在村內增設流動醫療車服務,包括流動牙科服務及流動中醫服務,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研究詳情可參考此處 。   居民實證 入村蛻變 Lisa 曾長期蝸居在狹小劏房,惡劣的生活環境與長期得不到工作認同,讓她逐漸失去自信,陷入人生低谷。搬進同心村是她人生的轉捩點,不僅居住環境獲得改善,更重要的是她與許多友善的鄰居建立起真摯的友誼。在同心村,Lisa 感受到居民間的互助文化與人情溫暖。這股力量成為她嘗試突破自我的後盾,讓她鼓起勇氣尋找新工作。工作穩定後,Lisa 更加入村內義工隊,從最初靦腆地探訪獨居長者,到後來擔任大型活動的自信司儀。同心村的社區參與成為她人生轉折點,讓她找回自己的光芒,建立了豐富的社交網絡和社區歸屬感。   Connie 曾於劏房居住逾 15 年,期間數度被迫搬遷,並遭入室盜竊,時常感到不安。長期面對安全隱患,外出時需攜帶所有財物及重要文件,使她的睡眠質素大受影響及長期精神緊張。搬入同心村後,完善的保安服務大大提升了 Connie 的安全感,擺脫過去的恐懼,改善身心健康。以往潮濕幽暗的居住環境導致她的牙周病和哮喘等情況頻繁發作,現在症狀已得到舒緩,緊密的鄰里關係亦讓她倍感安心。曾有一次生病時,街坊察覺後主動探望並為她煲粥,讓她感到溫暖。Connie現在是同心村的兼職清潔員,致力改善公共環境衛生,增添收入的同時也讓生活更有意義。對她而言,同心村不僅是一個安身之所,更是重拾希望與機會的新起點。   「八大康健指標」簡介 同心村引入首個八大康健指標,針對住戶日常生活的八個方面,包括健康、情緒、社交、就業、理財、環保、科技和靈性等,在身、心、靈方面都能得到照顧,並按指標提供服務,鼓勵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建立自信,裝備他們建立健康正面思維及信心,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同心村亦聯同大專院校合作,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居民對多元發展的需要,從而提供合適的課程及服務。   社交:協助居民了解社交的重要性,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社交健康。通過積極參與社交網絡並與他人建立聯繫,培養歸屬感和連結感。 科技:透過推廣資訊科技便利生活,提升居民與社區的聯繫,增添生活意義,同時裝備網絡安全意識,避免墮入網絡陷阱。 健康: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身體健康的意識,同時會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做運動或足夠睡眠,令自己的身體感覺良好。 情緒: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的情緒健康的重要性,有動力去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情緒健康,透過自我調節,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感到滿意。 靈性:提升居民對心靈、生命意義和個人價值(身份感、滿意感)的自我認識(反思、覺察)和正面理解,建立人生目標和方向感。 環保:協助居民了解地球資源有限,善用資源(3R-減用、重用、回收),推廣及建立環保生活模式,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理財:透過裝備理財知識(例如設定短期和長期的理財目標),協助居民學習財務管理,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安全。 就業:協助居民從工作(有薪、義工、家庭照顧者)或追求興趣/愛好中發展知識、技能和潛能,獲得個人成就感,保持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詳細內容
福利協會消息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歡迎特首選舉候選人李家超提出有關支援社福政策的政綱
第六屆特首選舉候選人李家超先生在今日(4月29日)公布的政綱中提出多項與社福有關的政策,包括:「增加土地房屋供應」、「積極推展基層醫療系統建設」、「推動提升院舍環境、標準和供應方案」等,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對相關發展策略表示歡迎及支持。歡迎紓緩住屋問題房屋問題是香港市民最關切的議題,福利協會歡迎李家超先生提出增加土地房屋供應。福利協會與政府及新鴻基地產三方合作的「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提供1,800個單位,協助輪候公屋戶改善住屋環境,在短期內紓緩住屋問題,惟長遠仍需靠政府增加房屋供應,讓更多有需要人士獲得的宜居的住所,儘早解決居住問題。支持青年政策藍圖青年政策一直是福利協會最關心的項目之一。配合早前政府政策,福利協會將會在元朗興建1幢19層高的綜合服務大樓,當中包括青年宿舍,地皮由新鴻基地產捐贈,目的是向年輕人提供低於巿值租金的租住宿位,好讓他們擁有自己居住及生活空間,同時為日後個人發展作儲蓄和準備。李家超先生提及的青年政策和青年發展藍圖,讓青年人有更多發揮空間和發展機會。 盼望未來青年會有更多為自己制訂政策的機會,好使他們為自己的發展藍圖添上色彩。認同優化基層醫療福利協會一直積極推動醫社合作,十分認同強化基層醫療是改善本港醫療護理系統的重要一環。本會於2020年9月獲食物及衛生局批出營運「黃大仙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合約,協助推動地區性基層醫療服務,目的為提升市民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讓醫療服務的著眼點,由治療轉為預防,加強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和治未病的概念。李家超先生建議進一步推進及優化地區康健中心的建議,推動更多公私營合作,相信會得到地區團體的支持,市民的健康可以得到更佳保障。支持改善院舍服務福利協會屬下有11間安老及殘疾院舍,照顧過近二千名長者及復康會員,惟院舍長期面對人手不足問題,故李家超先生在政綱中提及會檢討院舍人手不足問題,提升院舍環境及改善照顧員工及長者的比例,的確是刻不容緩的。此外十分歡迎李家超先生提出的簡化程序綱領,相信當有效執行時,也會有利現時非政府機構包括福利協會的私人土地用作福利用途的項目,讓安老和殘疾人士院舍建築的進度能一日千里,惠及長者和復康人士。另亦支持李家超先生研究釋放綠化地帶的土地,這能建設更多長者院舍,希望也能惠及殘疾人士院舍。欣悉推動智能科技福利協會過去一直研用科技提升服務質素,如引入智能玩伴,助穩定認知障礙症長者的情緒,成效顯著。本會相信倘若數碼科技能在社福服務上積極採用,可令社福服務的創科發展更為蓬勃。認同支援幼兒婦女在家庭服務上,服務使用者對課餘託管服務的需求一直有增無減。欣悉李家超先生亦留意到此方面的問題,本會對其在政綱提出增加課餘託管服務及日間幼兒中心,以幫助在職婦女減輕育兒壓力及負擔深感認同。社福服務能進一步拓展,實有賴社會各界齊心協力、集思廣益,共同研究可發展方案。
繼續閱讀
「同心村」首批單位交付儀式
過渡性房屋項目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新鴻基地產 大型過渡性房屋項目元朗東頭「同心村」首批單位交付及公布單位編配抽籤結果
由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營運,新鴻基地產(新地)以港幣1元租出土地興建的元朗東頭「同心村」大型過渡性房屋項目於今日(4月28日)在「同心村」舉行首批單位交付及單位抽籤儀式。   在典禮上,先由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與協興建築工程有限公司高級合約經理黃卓光先生進行首批單位交付儀式,將首批完成的155個單位的鎖匙交予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其餘單位將陸續於5月至6月交付。隨後,李正儀博士與新地公共事務部總監李鑾輝先生陪同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博士一同參觀「同心村」部分已落成的設施及單位。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博士表示:「運房局一直積極牽頭及協助非政府機構推動過渡性房屋項目,以改善長期輪候公屋和居於不適切居所家庭的居住環境,感謝聖公會福利協會、新鴻基地產及承建商的努力,各政府部門的協助,令同心村能夠順利提早落成啟用,為那些住在不適切居所的家庭,尤其是劏房户,提供一個適切的居所和脱離劏房,希望入住『同心村』的居民會喜歡這一個新的『家』。」   「同心村」項目自2022年1月底開始共收到近1,900個合資格申請,而最後成功申請者,可獲分配單位。福利協會今日以電腦抽籤方式把單位編配予正選申請人。電腦抽籤過程由李正儀博士及李鑾輝先生主持,並由蘇偉文副局長及獨立會計師見證,過程於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YouTube全程直播,結果亦將會稍後上載於「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面書專頁,以及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網頁和面書專頁。居民完成簽定租約手續後,可於5月起陸續入伙。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說:「今日進行的單位交付儀式及抽籤配屋,象徵了『同心村』已踏入了新的里程碑。『同心村』雖然一度被政府徵用暫作社區隔離設施,但幸得大家努力抗疫,疫情緩和,『同心村』交還予福利協會之餘,更得政府捐出未使用過的傢俬,及提早至5月入伙,實在感恩。『同心村』的團隊已經做好準備,為村民入住後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期望能為大家提供一個家和一個互助互愛的社區環境。」   「同心村」項目提供共1,800個單位,戶型涵蓋不同需要。整個項目預計營運至2028年,租住年期料可惠及約5,000個家庭。現項目尚餘少量2至3人單位可接受申請,合資格人士可於福利協會網站了解詳情。
繼續閱讀
過渡性房屋項目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歡迎政府取消徵用同心村為隔離設施的最新決定
政府今日(4月13日)宣布,由於疫情逐漸緩和,對社區隔離設施需求減少,決定取消徵用「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單位作社區隔離設施的安排,福利協會對此表示歡迎,並感謝政府把部分傢私送贈予福利協會給居民使用。   「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將會按原計劃進行,到目前為止,已收到超過二千個申請。現正為合資格的申請人進行面試,稍後進行抽籤分配單位及簽定租約,預計五月內開始可陸續入伙。   福利協會未來將繼續配合政府的抗疫工作。
繼續閱讀
福利協會消息
向服務使用者及同工提供新冠肺炎網上診症服務
「中銀-浸大中醫社區中風預防及康復計劃」由即日起,向協會屬下單位確診同工及服務使用者提供免費中醫諮詢及診症服務,名額200人,額滿即止。有需要的同工及服務使用者,須於確診首3日內提出申請,同工可直接填寫附圖二維碼內的Google form;服務使用者則須經社工轉介,並由社工代為提交申請。   浸大中醫師收到申請表後,會於3個工作天內透過WhatsApp視像電話聯絡申請人,經問診後,求診者會透過快遞收到5天份量的中藥顆粒沖劑,以紓緩病情。      
繼續閱讀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右二)、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郭基煇(左二)及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副總幹事文孔義(右一)到同心村視察「同心村」用作社區隔離設施的建築工程進度。
過渡性房屋項目
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視察社區隔離設施「同心村」的建築工程進度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和新鴻基地產與香港齊心抗疫,全面支持政府政策,將「同心村」由過渡性房屋暫時轉為社區隔離設施,以配合即將舉行的全民檢測的急切需要。在運輸及房屋局的協助、新鴻基地產技術的支援和承建商協興的動員下,整個項目得以火速前進,將落成日期提前了兩個多月。   今日(3月4日)下午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在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郭基煇及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副總幹事文孔義的陪同下,到訪「同心村」並視察「同心村」用作社區隔離設施的建築工程進度。   陳帆局長十分滿意工程進度,並特別感謝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新鴻基地產及協興的配合,令工程進度加快,完工日期由原來預計的5月提早至3月中下旬,讓項目可盡早交出予政府使用,使能提供隔離設施以滿足需要。即將落成的「同心村」共有1800 個單位,單位內設有足夠空間、冷氣機和獨立洗手間等,十分合適用作隔離設施。
繼續閱讀
過渡性房屋項目
「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單位暫改作為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
鑑於現時本港疫情非常嚴峻,對檢疫設施需求甚殷,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肩負公民責任,將全力配合政府政策,借出「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單位暫時作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之用,屆時將提供1800個單位,以紓緩社會對隔離及治療設施的急切需要。   有關詳情,有待本福利協會與運輸及房屋局進一步商討後,再作公佈。
繼續閱讀

訂閱福利協會快訊

緊貼我們的服務動向,了解你的支持如何讓有需要人士轉化生命

*按「訂閱」後即代表閣下已同意本會之免責聲明及私隠政策

加入我們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