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資訊中心 最新消息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外貌
福利協會消息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 五大學合作追蹤研究 證促進居民身心健康 提升住屋安全感 重塑鄰里關係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福利協會)與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聖方濟各大學及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進行「同心村過渡性房屋研究」,於 2022 年底及 2024 年初進行了兩階段的追蹤研究,追蹤了 110 位入住同心村約 4 個月及 22 個月的居民,了解他們入住前後的變化。研究證實過渡性房屋對居民身心健康、住屋安全感及社區連結三方面帶來正面影響,對未來香港房屋政策及社區服務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研究重點發現: 1. 改善身心健康 研究結果表明受訪者在入住同心村後生理健康有顯著提升,調查以 VR-12 量表評估受訪者健康狀況,發現搬入同心村一段時間後,受訪者的生理健康有所改善。而受訪者抑鬱和焦慮狀況亦得到改善:PHQ-2 和 GAD-2 量表用於篩查抑鬱和焦慮,結果顯示從 2022 年底到 2024 年年初,受訪者的抑鬱和焦慮症狀有所改善,抑鬱風險從 16.4%降至 14.5%,焦慮風險從 15.5%降至 11.8%。   2. 提升社交能力及社區參與度 受訪者對搬入同心村後,對社區服務/支援的滿意度持續上升;社交行為和社區參與度亦顯著提升。受訪者表示入住同心村後逐漸認識更多的鄰居,並在「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和「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兩方面亦得到改善;對於參與社區活動的意願,由舊居時的 2.83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69,有顯著的提高。「認為經常參與社區活動很有意義」,由舊居時的 3.32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5;「願意為改善社區作出貢獻」,由舊居時的 3.47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進一步確認了受訪者對社區參與的積極態度。   在就業方面,在全職受聘者人數無變化的情況下,兼職受聘者的比例從 8.2%上升至 15.5%;失業(正尋找工作)人數從 19.1%下降至 10.9%。   社區之間關係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認識不少鄰居 2.92 3.27 3.43 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 2.82 3.1 3.33 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 3.35 3.6 3.68 與鄰居的交流頻率 (1=從不;4=經常) 2.59 2.84 3.47   對居住單位滿意度 (1=非常不滿意;5=非常滿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鄰里關係 3.23 3.72 3.93 社區服務/社區支援 2.81 3.98 4.13     3. 顯著減輕經濟負擔 增加住屋安全感 居民從舊居搬到同心村,單位租金和呎租明顯降低。舊居呎租中位數為 38 元,入住同心村後呎租中位數為 18.6 元。同心村呎租中位數是居民舊居呎租中位數的不足一半。租金佔入息比例也顯示下降趨勢,從舊居的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 43.1%,降至現居同心村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的 28.5%。這顯示入住後,居民居住成本明顯減低。入住同心村後,受訪者感受到租金的負擔有所減輕,對於租金負擔令居民有經濟壓力的感受,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59 明顯下降到搬入後的 2.83。(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研究結果顯示同心村提供了一個更穩定和安全的生活環境,提升了居民的整體生活質量。受訪者對於住房整體安全感的評價從搬入前的 3.1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在適應新居所並對生活抱有期待的感受上,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2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數據顯示出住所穩定性有顯著改變。(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參考以上調查結果,研究團隊提出以下建議: 1. 有效運用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等公營房屋項目資源,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儘早獲配適切的房屋單位 ⚫ 為配合取締劣質劏房政策,政府可考慮安排受影響的合資格住戶優先入住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 讓即將完結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與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作協調,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有選擇地在搬出後平穩過渡至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   2. 加入「八大康健指標」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並加強就業及醫療支援 ⚫ 在已落成及將落成的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加入「八大康健指標」的概念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為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賦權居民,加強他們的解難能力,以建立一個關愛共融互助的社區。 ⚫ 社會服務機構可針對成年人再就業提供培訓支援,並與專業職業培訓機構合作,為居民提供報讀培訓班的資助或優惠,以幫助有意求職的居民提升職業資格和技能,從而增加收入和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 ⚫ 政府、項目營運機構及醫療團體可考慮在村內增設流動醫療車服務,包括流動牙科服務及流動中醫服務,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研究詳情可參考此處 。   居民實證 入村蛻變 Lisa 曾長期蝸居在狹小劏房,惡劣的生活環境與長期得不到工作認同,讓她逐漸失去自信,陷入人生低谷。搬進同心村是她人生的轉捩點,不僅居住環境獲得改善,更重要的是她與許多友善的鄰居建立起真摯的友誼。在同心村,Lisa 感受到居民間的互助文化與人情溫暖。這股力量成為她嘗試突破自我的後盾,讓她鼓起勇氣尋找新工作。工作穩定後,Lisa 更加入村內義工隊,從最初靦腆地探訪獨居長者,到後來擔任大型活動的自信司儀。同心村的社區參與成為她人生轉折點,讓她找回自己的光芒,建立了豐富的社交網絡和社區歸屬感。   Connie 曾於劏房居住逾 15 年,期間數度被迫搬遷,並遭入室盜竊,時常感到不安。長期面對安全隱患,外出時需攜帶所有財物及重要文件,使她的睡眠質素大受影響及長期精神緊張。搬入同心村後,完善的保安服務大大提升了 Connie 的安全感,擺脫過去的恐懼,改善身心健康。以往潮濕幽暗的居住環境導致她的牙周病和哮喘等情況頻繁發作,現在症狀已得到舒緩,緊密的鄰里關係亦讓她倍感安心。曾有一次生病時,街坊察覺後主動探望並為她煲粥,讓她感到溫暖。Connie現在是同心村的兼職清潔員,致力改善公共環境衛生,增添收入的同時也讓生活更有意義。對她而言,同心村不僅是一個安身之所,更是重拾希望與機會的新起點。   「八大康健指標」簡介 同心村引入首個八大康健指標,針對住戶日常生活的八個方面,包括健康、情緒、社交、就業、理財、環保、科技和靈性等,在身、心、靈方面都能得到照顧,並按指標提供服務,鼓勵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建立自信,裝備他們建立健康正面思維及信心,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同心村亦聯同大專院校合作,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居民對多元發展的需要,從而提供合適的課程及服務。   社交:協助居民了解社交的重要性,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社交健康。通過積極參與社交網絡並與他人建立聯繫,培養歸屬感和連結感。 科技:透過推廣資訊科技便利生活,提升居民與社區的聯繫,增添生活意義,同時裝備網絡安全意識,避免墮入網絡陷阱。 健康: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身體健康的意識,同時會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做運動或足夠睡眠,令自己的身體感覺良好。 情緒: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的情緒健康的重要性,有動力去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情緒健康,透過自我調節,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感到滿意。 靈性:提升居民對心靈、生命意義和個人價值(身份感、滿意感)的自我認識(反思、覺察)和正面理解,建立人生目標和方向感。 環保:協助居民了解地球資源有限,善用資源(3R-減用、重用、回收),推廣及建立環保生活模式,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理財:透過裝備理財知識(例如設定短期和長期的理財目標),協助居民學習財務管理,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安全。 就業:協助居民從工作(有薪、義工、家庭照顧者)或追求興趣/愛好中發展知識、技能和潛能,獲得個人成就感,保持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詳細內容
「好鄰舍」共聚分享暨樓長嘉許典禮
過渡性房屋項目
「好鄰舍」共聚分享暨樓長嘉許典禮 推動「共管」、「共生」及睦鄰友好精神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下稱「福利協會」)去年初在九龍土瓜灣道推出「好鄰舍」(Good Homes) 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以「共住‧共管‧共生」的理念提供60個單位,助基層市民紓緩住屋需求,同時推廣睦鄰友好的互助文化,推動社區共融。   繼去年6月舉行「好鄰舍‧齊打掃」清潔日活動後,福利協會今日下午在協會屬下的「愛.家庭」賽馬會成長中心,舉行「好鄰舍」共聚分享暨樓長嘉許典禮,邀請到運輸及房屋局陳帆局長、副局長蘇偉文博士;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企業傳訊部顏雪芳總經理、香港公益金楊傳亮主席,BBS,太平紳士、效率促進辦公室劉冼靜儀副效率專員;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蔡海偉行政總裁、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督導委員會主席陸志聰醫生;「好鄰舍」項目一眾服務代表作典禮嘉賓,與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一同透過回顧短片以及「樓長」互動分享的環節,表揚一班「樓長」之餘,同時向社會傳遞「共管」、「共生」及鄰里互助的訊息。   在嘉許禮上,嘉賓一同按下燈掣,令背幕上象徵「好鄰舍」單位的大廈亮起燈光,寓意項目可紓緩市民的住屋需要,同時推廣「共管」、「共生」的文化。   為了表揚「好鄰舍」一眾樓長協助管理大廈,包括幫忙清潔大廈的公共空間及設施、協助其他鄰里於強颱風山竹襲港前做好防風措施等,身體力行活出「共管」的精神,大會特別安排陳帆局長在典禮向出席的樓長頒發獎章嘉許。   街坊嫻姐及霞姐分享擔當「樓長」後的感受時,異口同聲表示雖然生活十分忙碌,但眼見「樓長」的工作別具意義,既能幫助其他街坊,為這個小社區略盡綿力,過程中又能結識到新朋友,所以即使做「樓長」要付出不少時間及心機,也覺得十分值得。   其後,陳帆局長等嘉賓及傳媒代表到霞姐的家進行家訪,視察「好鄰舍」項目的居住環境,了解住戶的日常起居狀況,期間陳帆局長代表一眾嘉賓向住戶致送果籃作為禮物。霞姐表示,搬入「好鄰舍」後居住及生活質素明顯改善,透過社工及街坊協力舉辦的不同活動,例如各式興趣班、大食會、功課託管班等,大家共同生活,社交圈子大大擴闊,所以心態比過去變得更加積極及正面。   福利協會的「好鄰舍」土瓜灣道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以來,規模最大、單位數目最多的項目,為正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家庭或人士、或有迫切住屋需要、或現正處於惡劣居住環境的家庭或人士提供短期紓緩,只要符合申請公屋每月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經福利協會審批後,便可申請入住,現時項目的入住率為8成。   「好鄰舍」項目60個單位由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提供,位於土瓜灣道68A-70C 4幢樓宇,項目由香港公益金資助,並獲恒基及香港建造業商會贊助及幫忙裝修。
繼續閱讀
一眾嘉賓與福利協會董事會及執行委員會的委員合照
福利協會消息
福利協會舉行周年大會 「整固」及「發展」雙軌部署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下稱「福利協會」)於12月14日假聖雅各堂舉行2017至18年度周年大會,邀得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太平紳士擔任主禮嘉賓,與福利協會贊助人鄺保羅大主教、西九龍教區陳謳明主教、東九龍教區郭志丕主教、一眾董事會及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近千名同工,回顧福利協會以及同工們過去一年工作以及努力成果。   福利協會董事會主席李國棟醫生SBS, OStJ太平紳士致歡迎辭時表示,福利協會去年就機構未來五年的發展,根據收集回來的三千位同工的意見,制定了四大發展策略,包括:「共建共創.多元介入」、「研用科技.智慧機構」、「領導發展.承先啟後」以及「質優工簡.提升效能」。   機構未來將從「整固」及「發展」兩方面作出雙軌部署,一方面強化現時的專業服務,為社會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士,提供「個別關懷,全面照顧」的服務,另一方面會推動跨專業、跨界別的合作,將社會服務結合醫療、科技、環保、建築等新領域,以更多不同角度及切入點,回應社會的急速轉變及發展。   此外,福利協會今年正式展開籌備兩年時間的「僕人領導發展計劃」,目標是從靈性修為、管理和領導力等多方面,為機構培育領導人才,奠定更好基礎。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原本獲邀擔任大會主禮嘉賓,但臨時因公未能出席,於是委託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出席協會周年大會。謝凌潔貞代表張建宗宣讀講辭時表示,聖公會不但是一個宗教團體,也是一個福利機構,在改善民生、社會共融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是特區政府的好伙伴。   她又指,特區政府會繼續以「民官商」三方合作推動多項勞工、福利、安老、扶弱等政策,積極聯繫社會不同人士,一起扶助弱勢社群。例如: 2015年由社署推出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服務名額將由3000個增至7000個,令更多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受惠。   此外,政府會增設5間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及加強康復訓練服務,同時會把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由3間增設至5間,並會增加原有中心的人手。當局又預計可額外為約1,800名居於社區的殘疾人士提供到戶家居照顧服務。針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政府成立的10億元「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已接受申請。   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報告會務時,提到機構就回應不同社會問題作出各種努力:   住屋問題:福利協會響應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推出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成為營運團體之一,推出「好鄰舍」土瓜灣道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為120個有需要的低收入基層家庭提供過度性住房,同時實踐「共住.共管.共生」的理念,推廣睦鄰友好的社區文化。   人口老化:眼見長期病患的長者數目增加,基層醫療服務需求強大,機構積極推動「醫社結合」,屬中7間長者中心參與了由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長者安居協會主辦的「賽馬會e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透過電子科技設立電子健康站和創新的服務模式,鼓勵長者建立健康管理的習慣。此外,機構上月起開展為期3年的「無痛E世代 - 膝關節痛症管理試驗計劃」,目的是為長者建立和維持運動的習慣、提升長者對痛症的認識及防止身體狀況因痛症而繼續惡化。   特殊教育需要(SEN)服務:繼成立「愛.學習成長中心」和「愛.家庭賽馬會成長中心」後,因應「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劃」常規化,福利協會獲社署資助的服務名額會達275個,共為45間幼稚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協會也參與了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第二期「喜伴同行計劃」,為35間中小學的自閉症學生和其家長提供訓練和服務。   迎東邨服務:福利協會在東涌的服務,已擴展至新近入伙的迎東邨,中心社工緊密到邨內接觸居民,每星期在廣場舉辦「週日遊樂場」、「導賞東涌」等活動,為新搬入東涌的居民導航。機構位於富東廣場三樓東涌幼兒學校旁邊約1萬呎的新中心已投入服務,以「i-life」為服務主題,提供與特殊教育、長者、婦女就業等相關服務。   樂齡科技:福利協會今年再次獲邀參與第二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作為六間參與的非政府機構之一。機構更特別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把陪伴機械人「南瓜仔」本地化,又與理大時裝設計系合作研發光纖布以強化認知障礙症長者的感官刺激。   為答謝同工付出的努力,福利協會今年向逾550位同工頒發長期服務獎,當中22位獲獎同工服務超過25年、7位服務30年,1位更服務協會長達35年。全賴同工們堅守崗位,福利協會才能持續不斷提供「關愛、專業、優質」的服務。
繼續閱讀
抽獎環節
籌募活動
福利協會「慈善獎券2018」籌款額再創佳績 各界攜手籌得逾488萬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慈善獎券2018」於10月中旬至11月期間舉行,在聖公會堂校社服及各界善長的鼎力支持下取得美滿成績,共籌得善款逾481萬港元,善款將用作拓展具創新性的服務計劃,同時為機構各項社區支援服務提供持續發展的資源,讓更多有需要人士得到援助。「慈善獎券2018抽獎禮」於12月3日在聖雅各堂的李國寶社區禮堂舉行,邀得一眾顧問團成員、贊助商、聖公會堂校代表,以及服務使用者聚首一堂,一同見證抽獎號碼的誕生,同時表揚商戶的支持,並嘉許籌款額最高及籌款額按年增幅最多的聖公會學校和教堂。   大會邀請到頭獎贊助商宏益汽車(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鄭穎熙先生、福利協會董事會義務司庫盧健明先生及總幹事李正儀博士、活動顧問團成員—聖公宗(香港)幼兒教育議會有限公司副主席莫裕生先生、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總幹事謝振強校長、婦女總團團長王紫珊女士,以及諸聖座堂范晉豪主任牧師為大會抽出35個中獎號碼,現場氣氛相當熱烈。   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在致辭時提到,慈善獎券活動過去4年籌得的善款分別用於支持協會不同項目,包括: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心意行動緊急援助金,以及支援聖公會學校處理突發個案的小學輔導服務等,同時亦支持了創新項目的推展,由年青人透過體驗長者生活、再為他們設計創新生活輔助用品的「愛‧創奇跡」計劃正是其中一個例子。除了獎券銷售,福利協會今年更積極開拓其他籌款渠道,包括義賣小熊玻璃隔熱杯及「愛心熊」等物品,並特別邀請中心長者和義工為「愛心熊」設計及編織服飾,為產品提升吸引度的同時,更能讓長者和義工一展所長。而今次活動增設的公眾街道銷售,亦得到不少市民支持,同時提高了公眾對福利協會的認識。   抽獎禮上,大會向籌款額最高的聖公會學校和教堂頒發「最具愛心獎」,得獎單位分別為聖馬利亞堂(港島教區)、聖三一座堂(東九龍教區)、諸聖座堂(西九龍教區)、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中學組)、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小學組)和聖公會幼稚園(幼稚園組)。另外,大會今年亦增設了「最佳躍進獎」,得獎單位分別為聖雅各堂(港島教區)、聖馬可堂(東九龍教區)、基督顯現堂(西九龍教區)、李求恩紀念中學(中學組)、聖公會奉基千禧小學(小學組)及香港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青雲路幼稚園(幼稚園組別)。   「慈善獎券2018」能夠順利完成,實有賴各方人士和團體的支持,包括顧問團成員給予寶貴的指導和廣大市民的捐助,期望明年善長們繼續慷慨解囊。
繼續閱讀
籌募活動
福利協會慈善獎券2018抽獎結果公佈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慈善獎券2018」活動已圓滿結束,感謝各位踴躍支持﹗抽獎禮已於今天順利舉行,得獎結果如下:     中獎者須致電2521 3457登記,並於2018年12月7日至2019年1月11日期間於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早上9時至下午5時30分)攜同中獎獎券正本前往香港灣仔堅尼地道112號12樓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總辦事處領獎,逾期無效。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2521 3457。
繼續閱讀
中風基金籌款活動宣傳海報
籌募活動
現只需發一個短訊 即可捐款支持「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
福利協會自2015年成立「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以來,已協助不少市民在離院後接受復康治療,讓他們把握黃金復康機會,回復身體機能,重回生活正軌。   中風復康路途漫長而崎嶇,有你的支持,能為他們與其家人帶來希望。由即日至11月15日,只要是數碼通及3的用戶,每發一個空白短訊到501029 ,便可以捐出10元支持「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請即行動,助中風患者自創奇蹟﹗   了解更多有關「聖公會中風復康慈惠基金」 捐款支持:http://www.skhwc.org.hk/zh-hant/involved/main/17/  
繼續閱讀
活動宣傳海報
籌募活動
行善最樂 請踴躍支持福利協會「慈善獎券2018」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將於2018年10月9日至11月30日舉行「慈善獎券2018」活動,以籌集善款拓展各項社區支援服務,如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支援、中風復康慈惠基金及為有需要之家庭提供的緊急支援等。    奬券每本$200(每本共10張,每張$20),除附有購物飲食現金券及優惠券外,更設有豐富抽獎禮物,總值超過32萬,頭獎為價值$169,990之Mazda2 1.5揭背車(詳情可參看頁底*)。   現誠邀各位踴躍支持,共襄善舉,讓有需要人士的生命得到轉化。   獎券認購及捐款方法: 1.       於福利協會屬下各服務單位購買獎券或作出現金捐款(按此查閱單位地址) 2.       按此下載回條,填妥後連同善款郵寄至本會公關及傳訊部 黃小姐收 (地址:灣仔堅尼 地道112號12樓)   獎券抽獎將於2018年12月3日進行,而抽獎結果將於12月7日刊登於星島日報、英文虎報及本網頁,並於12月9日刊登於聖公會刊物「教聲」。   查詢電話:2533 1250 公關及傳訊部 黃小姐   *優惠券包括: 天仁茗茶 憑券惠顧任何正價茶飲,可作現金$2使用 美國冒險樂園 購買代幣$60(30個),送代幣$20(10個)及冒險樂園月刊乙本 海皇粥店  憑券惠顧滿$40,即可作$5使用  優品360︒ 憑券惠顧滿$120(單一折實發票計算),可作$10使用 宗教教育中心 購買任何兒童圖書及其他書籍滿$100,作現金$10使用 太陽館‧度假營  憑此劵參加由太陽館‧度假營舉辦的兩日一夜或三日兩夜營會活動,可享六折優惠    部份抽獎獎品包括: 獎品  每份價值 頭獎 Mazda2 1.5揭背車 HK$169,990 二獎 香港航空雙人來回香港至加拿大(溫哥華)經濟客位機票 HK$  45,000 三獎 俊文珠寶純銀鑲半寶石項鍊 HK$  18,000 四獎 旅遊禮券 HK$  15,000 五獎 Pour La Vie 18K金心形紅寶石珠寶首飾一套 HK$  10,000 六獎  iPhone X(5.8",256GB)  HK$    9,888  七獎  GoPro Fusion 運動錄影機套裝  HK$    6,300  八至九獎  皇家太平洋酒店柏景餐廳雙人自助晚餐禮券 (2份)  HK$    3,028  十獎  景樂集團美食現金券  HK$    3,000             
繼續閱讀

訂閱福利協會快訊

緊貼我們的服務動向,了解你的支持如何讓有需要人士轉化生命

*按「訂閱」後即代表閣下已同意本會之免責聲明及私隠政策

加入我們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