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資訊中心 最新消息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外貌
福利協會消息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 五大學合作追蹤研究 證促進居民身心健康 提升住屋安全感 重塑鄰里關係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福利協會)與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聖方濟各大學及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進行「同心村過渡性房屋研究」,於 2022 年底及 2024 年初進行了兩階段的追蹤研究,追蹤了 110 位入住同心村約 4 個月及 22 個月的居民,了解他們入住前後的變化。研究證實過渡性房屋對居民身心健康、住屋安全感及社區連結三方面帶來正面影響,對未來香港房屋政策及社區服務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研究重點發現: 1. 改善身心健康 研究結果表明受訪者在入住同心村後生理健康有顯著提升,調查以 VR-12 量表評估受訪者健康狀況,發現搬入同心村一段時間後,受訪者的生理健康有所改善。而受訪者抑鬱和焦慮狀況亦得到改善:PHQ-2 和 GAD-2 量表用於篩查抑鬱和焦慮,結果顯示從 2022 年底到 2024 年年初,受訪者的抑鬱和焦慮症狀有所改善,抑鬱風險從 16.4%降至 14.5%,焦慮風險從 15.5%降至 11.8%。   2. 提升社交能力及社區參與度 受訪者對搬入同心村後,對社區服務/支援的滿意度持續上升;社交行為和社區參與度亦顯著提升。受訪者表示入住同心村後逐漸認識更多的鄰居,並在「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和「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兩方面亦得到改善;對於參與社區活動的意願,由舊居時的 2.83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69,有顯著的提高。「認為經常參與社區活動很有意義」,由舊居時的 3.32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5;「願意為改善社區作出貢獻」,由舊居時的 3.47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進一步確認了受訪者對社區參與的積極態度。   在就業方面,在全職受聘者人數無變化的情況下,兼職受聘者的比例從 8.2%上升至 15.5%;失業(正尋找工作)人數從 19.1%下降至 10.9%。   社區之間關係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認識不少鄰居 2.92 3.27 3.43 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 2.82 3.1 3.33 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 3.35 3.6 3.68 與鄰居的交流頻率 (1=從不;4=經常) 2.59 2.84 3.47   對居住單位滿意度 (1=非常不滿意;5=非常滿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鄰里關係 3.23 3.72 3.93 社區服務/社區支援 2.81 3.98 4.13     3. 顯著減輕經濟負擔 增加住屋安全感 居民從舊居搬到同心村,單位租金和呎租明顯降低。舊居呎租中位數為 38 元,入住同心村後呎租中位數為 18.6 元。同心村呎租中位數是居民舊居呎租中位數的不足一半。租金佔入息比例也顯示下降趨勢,從舊居的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 43.1%,降至現居同心村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的 28.5%。這顯示入住後,居民居住成本明顯減低。入住同心村後,受訪者感受到租金的負擔有所減輕,對於租金負擔令居民有經濟壓力的感受,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59 明顯下降到搬入後的 2.83。(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研究結果顯示同心村提供了一個更穩定和安全的生活環境,提升了居民的整體生活質量。受訪者對於住房整體安全感的評價從搬入前的 3.1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在適應新居所並對生活抱有期待的感受上,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2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數據顯示出住所穩定性有顯著改變。(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參考以上調查結果,研究團隊提出以下建議: 1. 有效運用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等公營房屋項目資源,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儘早獲配適切的房屋單位 ⚫ 為配合取締劣質劏房政策,政府可考慮安排受影響的合資格住戶優先入住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 讓即將完結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與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作協調,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有選擇地在搬出後平穩過渡至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   2. 加入「八大康健指標」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並加強就業及醫療支援 ⚫ 在已落成及將落成的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加入「八大康健指標」的概念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為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賦權居民,加強他們的解難能力,以建立一個關愛共融互助的社區。 ⚫ 社會服務機構可針對成年人再就業提供培訓支援,並與專業職業培訓機構合作,為居民提供報讀培訓班的資助或優惠,以幫助有意求職的居民提升職業資格和技能,從而增加收入和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 ⚫ 政府、項目營運機構及醫療團體可考慮在村內增設流動醫療車服務,包括流動牙科服務及流動中醫服務,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研究詳情可參考此處 。   居民實證 入村蛻變 Lisa 曾長期蝸居在狹小劏房,惡劣的生活環境與長期得不到工作認同,讓她逐漸失去自信,陷入人生低谷。搬進同心村是她人生的轉捩點,不僅居住環境獲得改善,更重要的是她與許多友善的鄰居建立起真摯的友誼。在同心村,Lisa 感受到居民間的互助文化與人情溫暖。這股力量成為她嘗試突破自我的後盾,讓她鼓起勇氣尋找新工作。工作穩定後,Lisa 更加入村內義工隊,從最初靦腆地探訪獨居長者,到後來擔任大型活動的自信司儀。同心村的社區參與成為她人生轉折點,讓她找回自己的光芒,建立了豐富的社交網絡和社區歸屬感。   Connie 曾於劏房居住逾 15 年,期間數度被迫搬遷,並遭入室盜竊,時常感到不安。長期面對安全隱患,外出時需攜帶所有財物及重要文件,使她的睡眠質素大受影響及長期精神緊張。搬入同心村後,完善的保安服務大大提升了 Connie 的安全感,擺脫過去的恐懼,改善身心健康。以往潮濕幽暗的居住環境導致她的牙周病和哮喘等情況頻繁發作,現在症狀已得到舒緩,緊密的鄰里關係亦讓她倍感安心。曾有一次生病時,街坊察覺後主動探望並為她煲粥,讓她感到溫暖。Connie現在是同心村的兼職清潔員,致力改善公共環境衛生,增添收入的同時也讓生活更有意義。對她而言,同心村不僅是一個安身之所,更是重拾希望與機會的新起點。   「八大康健指標」簡介 同心村引入首個八大康健指標,針對住戶日常生活的八個方面,包括健康、情緒、社交、就業、理財、環保、科技和靈性等,在身、心、靈方面都能得到照顧,並按指標提供服務,鼓勵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建立自信,裝備他們建立健康正面思維及信心,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同心村亦聯同大專院校合作,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居民對多元發展的需要,從而提供合適的課程及服務。   社交:協助居民了解社交的重要性,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社交健康。通過積極參與社交網絡並與他人建立聯繫,培養歸屬感和連結感。 科技:透過推廣資訊科技便利生活,提升居民與社區的聯繫,增添生活意義,同時裝備網絡安全意識,避免墮入網絡陷阱。 健康: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身體健康的意識,同時會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做運動或足夠睡眠,令自己的身體感覺良好。 情緒: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的情緒健康的重要性,有動力去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情緒健康,透過自我調節,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感到滿意。 靈性:提升居民對心靈、生命意義和個人價值(身份感、滿意感)的自我認識(反思、覺察)和正面理解,建立人生目標和方向感。 環保:協助居民了解地球資源有限,善用資源(3R-減用、重用、回收),推廣及建立環保生活模式,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理財:透過裝備理財知識(例如設定短期和長期的理財目標),協助居民學習財務管理,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安全。 就業:協助居民從工作(有薪、義工、家庭照顧者)或追求興趣/愛好中發展知識、技能和潛能,獲得個人成就感,保持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詳細內容
長者參與米蘭棋時意識到自己的心思能持續專注於遊戲中,感覺輕鬆自在
安老服務
不一樣的靜觀體驗 長者從體驗中學習專注當下 不再鑽牛角尖
據統計,過去十年香港60歲以上長者的自殺率持續偏高,每年均佔整體自殺率約30%至36%。而多項本地及外國研究均指出,精神健康問題,例如抑鬱是長者自殺的主因。   在日常生活中,長者時常也會面對不同的身心壓力,例如身體機能退化、長期病患、孤獨感、人際關係問題和照顧患病家人的壓力等,以上問題會引起長者抑鬱情緒。研究結果發現,反芻思維 (鑽牛角尖),意指心神容易停留於不快的經驗上,無意識但卻持續地專注自己的負面情緒,反覆地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及後果,是引致長者持續有抑鬱情緒的原因。隨著人口老化,老人抑鬱問題不容忽視。讓長者學習處理反芻思維,有助減低因抑鬱而引發的自殺危機外,亦有助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   承蒙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百靈鳥』長者生命教育計劃」的資助,樂民郭鳳軒綜合服務中心於2015年11至2016年1月期間,舉辦「活得自在」情緒管理小組。小組為期六節,共有8位受抑鬱情緒影響的長者參加。小組以靜觀(mindfulness)為介入手法,教導長者有意識地、不加批判地、將覺察力安住於當下一刻上。透過進行一系列的靜觀練習,長者從體驗中學習,能夠更加察覺到自己的身心狀態 (如身體感覺、情緒、思想等),並能夠有意識地以靈巧的方式回應不快的想法和情緒。「靜觀」亦是一種生活態度,靜心去觀察,把個人的專注力抽離我們的思想,以致心思不被負面事情持續困擾。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靜觀,有意識地專注於每個生活事項,能夠減低「反芻思維」的影響,故小組以長者日常生活容易接觸之事物作介入點,如照顧盆栽、留意環境之顏色及進行伸展運動等,鼓勵長者將「靜觀」練習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於獨處時仍能透過專注生活細節,減少「反芻思維」。在過程中,長者樂意與其他組員分享於生活中「靜觀」練習的發現,彼此探索練習的果效,當中的正面分享促進長者將練習持續延展至生活中。華婆婆︰「每天都會看看盆栽,留意它的變化,當時就只想著照顧它,心情亦特別輕鬆,小組完結後我會繼續好好照顧它,留意它的成長。」   靈活運用,遊戲中體驗「靜觀」 對於不停出現「反芻思維」的長者而言,要他們安靜地專注呼吸有一定的困難,因為他們在過程中腦海會不斷出現過往的不愉快事件,影響集中力。為此,小組按此類長者之特性及需要,揀選米蘭棋及UNO這些玩法較彈性及容易掌握的桌上遊戲,讓長者以另一種方式體驗「靜觀」。同時,活動前後運用「情緒探熱針」,由長者對自己的情緒狀況進行評分,以提升長者對個人狀態的意識。參與的長者均表示,在活動過程中,感到每刻的思想都專注於桌上遊戲中,並從「情緒探熱針」的練習中意識到停止「反芻思維」是有助改善抑鬱情緒。   長者雖然初次體驗「靜觀」,但以有趣的桌上遊戲進行,他們不單很快便能投入當中,更能將桌上遊戲中的體驗連繫到個人生命經歷上,重新理解個人生命中的不愉快事件。透過長者之分享,配合臨床心理學家之即時介入,長者從體驗中學習以不同角度看待生命中的不如意,並更容易吸收當中的正向訊息,經歷小組後,參與的長者均有不少體會及感受。   參加者陳婆婆表示︰「日常生活亦參與很多活動,但沒有意識要留意自己的情緒轉變,今次的體驗,學會多留意自己的狀態,不讓思想停留於不開心事情上。」另一參加者馬婆婆說︰「玩米蘭棋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總有未如人意之情況出現,充滿著無奈,就如破冰過程一樣,這一局可能很長時間都未能破冰,這樣就停濟不前,但下一局又可能會順利破冰。玩這遊戲讓我體驗人生就是有起有跌,過程亦讓我專注感受參與的一刻,感受當下的歡愉及投入。」   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百靈鳥』長者生命教育計劃於福利協會轄下共10間直屬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推行,對象包括長者、護老者、社區義工及業界同工等,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到所屬地區之中心或致電2333 1854查詢。期待您的參與,與長者一同尋找生命中各樣美好的體驗,一同以微笑迎接每一天、以愛傳遞祝福。
繼續閱讀
各組別的「最具愛心獎」得主跟東九龍教區主教郭志丕主教合照
籌募活動
福利協會「慈善獎券2016」體現堂校社服同屬一體
於今年3月至4月間舉行的福利協會「慈善獎券2016」,在各界善長、機構友好和同工,以及聖公會群體的鼎力支持下,共籌得接近400萬元的善款,為福利協會提供資源,用作孕育及發展更多具創新性的服務計劃,同時為提供予聖公會群體的服務提供資源。福利協會於5月6日舉行抽獎禮,邀請一眾顧問團成員、贊助商代表、校長、老師和同學,以及基愛鄰舍長者中心的服務使用者聚首一堂,一起見證簡單而隆重的抽獎儀式。   抽獎禮假好‧廚房舉行,邀請到部份慈善獎券顧問團成員,包括:東九龍教區主教郭志丕主教、東九龍教區總幹事曾永昌牧師、港島教區總幹事徐旭帆牧師、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總幹事謝振強校長、婦女總團團長陳林麗琼女士,以及福利協會董事會義務司庫盧健明先生和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為大會抽出61個中獎號碼。現場抽獎氣氛熱烈,不少現場嘉賓取出手上的獎券即時核對,期待自己成為幸運兒。   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在典禮上致謝辭:「今年是第二年舉行慈善獎券活動,感恩去年得到獎券善款的支持,讓福利協會可以嘗試推行一些創新項目或政府資助未能觸及的服務。善款來之不易,是堂、校、社服共同努力,集腋成裘的成果,我們希望將善款用於推動堂、校、社服的合作,如心意行動的發展上,讓更多有需要人士及福利協會的服務使用者受惠。」李博士最後衷心感謝各界人士的支持,並勉勵同工們來年再接再厲,繼續籌集善款,令更多有需要的市民受助。   今年的獎品相當吸引,頭獎是由起亞汽車(香港)有限公司贊助的一部KIA Morning LX小型揭背車。為表衷心謝意,福利協會送上由屬下社會企業「恩之手」的一班婦女及導師合力製作的一件皮革裝飾品,其精美的手工可見她們的手藝精湛。另外,大會特設「最具愛心獎」頒授予籌款額最高的聖公會中學、小學和幼稚園,以及港島區、東九龍區和西九龍區的教堂,以鼓勵及表揚各個鼎力參與籌募的單位。   「慈善獎券2016」能夠順利完成,實有賴各方人士和團體的支持,包括顧問團成員給予寶貴的指導和廣大市民的慷慨捐助。福利協會會善用一分一毫,悉數用於社會服務。早前福利協會「心意行動」亦收到聖公會中學(澳門)、聖公會澳門聖馬可堂,以及聖公會馬禮遜堂合共超過12萬元的捐款,謹在此感謝他們的支持。
繼續閱讀
籌募活動
福利協會慈善獎券2016抽獎結果
是次慈善獎券活動已圓滿結束,感謝各位踴躍支持﹗抽獎禮已於2016年5月6日舉行,得獎結果如下:     中獎者須致電2521 3457登記,並於2016年5月13日至6月14日期間於辦公室時間到本會總辦事處領獎,逾期獎券無效。   總辦事處地址:香港灣仔堅尼地道112號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獎券活動牌照號碼:4521  
繼續閱讀
《同行者》首映禮暨分享會,邀得二百多名來賓跟《夜》的導演翁子光、真實個案主人翁及劇中演員一起率先觀賞《夜》
福利協會消息
福利協會真實個案改編 電影金像獎得主翁子光執導 社工故事《同行者-夜》今日啟播 早前舉行首映禮暨分享會 盛況空前
由福利協會與香港電台聯合製作一連6集、以真實故事個案為藍本、描寫社工專業工作的電視劇—《同行者》於今日啟播!首集為單元故事《夜》,劇情改編自一次聖公會馬鞍山青少年綜合服務同工成功化解一名青少年企圖自殺危機的真實個案。為隆重其事,福利協會與港台於上周一(4月18日)舉行《同行者》首映禮,邀請二百多名來賓跟《夜》的導演翁子光、真實個案主人翁及劇中演員一起率先觀賞《夜》;同時又舉行「如何與青年人在逆境中同行?」分享會,由社工同工及個案主角現身說法分享經歷,並與台下一眾校長、老師、家長和社會人士一起討論時下青少年問題及如何幫助他們走出情緒低谷。   活動於奧海城2期The Sky戲院舉行。大會首先進行啟播儀式,由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董事會主席李國棟醫生、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助理廣播處長(電視及機構業務)陳敏娟女士,以及香港電台總監(電視)鄭惠芳女士主持。眾人手持一個遙控器按下播放鍵,隨即放映《夜》的製作花絮。接著《夜》的導演、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導翁子光,參演演員楊羚、蘇麗珊、龍小菌、陳永尉、梁琤和李子渝跟來賓分享拍攝感受,隨後播出《夜》。由於劇情緊湊、情節感人,不少觀眾為之動容,有人感動落淚。   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表示觀賞《夜》後,感受到同工的努力和付出。她感謝福利協會同工多年來的努力,運用專業知識,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她勉勵福利協會同工繼續努力,時刻與有需要的人士同行,令更多生命得到轉化。   播映後隨即舉行分享會,主題為「如何與青年人在逆境中同行?」。真實個案主角梁世宏、負責世宏個案的聖公會馬鞍山(北)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社工趙健雯、聖公會馬鞍山(北)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督導主任譚鳳屏、導演翁子光,以及演員龍小菌上台分享,跟台下的專業社工、中學校長、老師和家長一起討論時下青少年所面對的壓力和解決方法。   真實個案主角、現年23歲的梁世宏於5年前,2011年3月10日的一個晚上跟女友鬧翻,自覺生無可戀,於是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上演「自殺倒數」,幸獲社工即時支援,令他沒有做出自殺的「傻事」,這次事件成為了《夜》的故事藍本。世宏現已走出自殺陰霾,享受生命的美好,他在台上以過來人身份失意的年青人說聲:「加油﹗明天會更好﹗」   馬鞍山(北)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督導主任譚鳳屏跟觀眾分享如何處理年青人的情緒問題。譚鳳屏表示,當青少年人遇到挫折或失意,應找信任的人傾訴,宣洩不開心的情緒,亦可藉機會整理自己的思緒,更重要是透過交談可擴闊自己的想法。而作為青年人的家長,當面對子女情緒受困,應放下批判的態度陪伴他們,嘗試投入他們的世界感受他們的苦和痛,使彼此能連繫一起,讓他們在被愛及被接納的安全環境下好好「療養」,重拾力量重新起步。   《同行者》一共6集,劇本以福利協會不同的社會服務類別的真實個案作藍本改編,包括: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務、長者服務、小學輔導服務、家庭及綜合服務、職青戒毒服務以及復康服務,故事描寫當下社會、家庭、個人等問題,以及前線社會工作者在其中的角色與專業,道出社工同工如何以愛與服務使用者結伴同行,令生命得到轉化,重拾希望。《同行者》於今日起,逢星期日晚上7時於無綫電視翡翠台播映,晚上9時於港台電視31及31A播放;港台網站 tv.rthk.hk及流動應用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敬請各位準時收看﹗
繼續閱讀
四名嘉賓主持委任儀式,合力拉動槓桿,遙控飛機隨即起飛
家庭及綜合服務
東涌綜合服務「涌Teen 愛翱翔」計劃友師委任禮 友師助百名東涌兒童和年青人實踐夢想
東涌綜合服務展開為期三年的兒童發展基金-「涌Teen 愛翱翔」計劃,成功招募100名東涌區內10歲至16歲、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以及50名友師參加。為嘉許友師及鼓勵參加者,東涌綜合服務於上周六(3月19日)舉行「涌Teen 愛翱翔」計劃友師委任禮,並邀得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譚贛蘭女士任主禮嘉賓,參加者近200人,場面熱鬧。                                                         委任禮於東涌富東邨室外圓形廣場舉行。主禮嘉賓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譚贛蘭致勉辭時表示:「政府大力支持兒童發展基金,推行以來幫助至少近萬名兒童及青少年,期望計劃能夠幫助小朋友由細做起,幫助他們未來發展,同時感謝聖公會的參與,令計劃更順利推行。」譚贛蘭女士向友師代表頒發委任狀,正式任命50名友師。隨後,大會舉行簡單而隆重的友師委任儀式,由主禮嘉賓譚贛蘭女士,聯同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執行委員會岑啟基先生、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及師友代表一同主持,四人合力拉動槓桿,一架備有導航裝置的遙控飛機隨即起飛,寓意大家齊心合力推動計劃,友師在參加者成長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支持和鼓勵,幫助東涌區內新一代朝目標進發,展翅翱翔,實踐夢想。   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謂:「計劃成功招募一群成熟可靠及對生命充滿熱誠,願意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友師。50名友師中,多名更是2008年受惠於本計劃的參加者,他們在成長後回饋計劃,實在難得。本計劃期望能夠帶動東涌區內100位兒童及青少年,開展眼界,突破自己,訂立目標,為未來努力!」隨後大會安排了多項表演環節,包括跳舞表演、由「涌Teen愛翱翔」參者組成的年青人用不同類型樂器合奏。及創意十足的杯子歌,展現青少年活力動感的一面。表演精彩萬分,全場掌聲雷動。   有關兒童發展基金-「涌Teen 愛翱翔」計劃的背景 福利協會於2008年獲勞工及福利局資助推行「兒童發展基金先導計劃-人生「才」富-師友創新天計劃」,並於2011年結束,成功幫助100名10至16歲的參加者。至去年福利協會再次獲勞福局批出資助,舉行是次計劃「涌Teen 愛翱翔」,計劃為期3年,招募100名東涌區內10至16歲的兒童或青少年參加者。 「涌Teen 愛翱翔」計劃包括目標儲蓄、師友計劃及個人發展三大元素。其中「目標儲蓄」方面,參加者及其家人在兩年的儲蓄期內,每月訂下儲蓄目標,同時參加計劃的商業機構或個人會捐助等額的配對供款,最後政府會為每名完成兩年儲蓄計劃的參加者提供額外3,000元的特別獎勵。計劃鼓勵參加者訂立目標,善用儲蓄計劃資金去實踐理想,期間會為參加者提供財務管理、生涯規劃等工作坊和小組,而負責的友師亦會給予輔導,幫助參加者達成目標。希望參加者除了能夠養成儲蓄的習慣外,亦能夠培訓他們的才能。   計劃亦包括一些訓練營、生態定向活動等,旨在提升參加者的凝聚力、提升抗逆力等。同時亦有為參加者的父母提供親子相處技巧講座、親子關係活動,以及為友師提供與青少年相處和建立關係的技巧培訓等。
繼續閱讀
新春活動
安老服務
福利協會與米奇邂逅展開長者服務之旅
去年底,福利協會的社區醫療支援服務網絡跟香港迪士尼樂園攜手合作,開展為期兩年的地區項目「快樂大使」長者義工計劃,安排一批退休長者跟專業的迪士尼義工隊學習「說故事」技巧和園藝技巧,學成後會到社區參與「說故事」及探訪獨居老人等義工服務。首批30名的「長者大使」已完成10小時的培訓。為表揚長者的努力,迪士尼樂園於剛過去的大年初一在樂園內舉行別開生面的畢業禮,邀請首批「長者大使」畢業生在家人的見證下戴上四方畢業帽,正式任命為「快樂關愛大使」。 畢業典禮上,「快樂關愛大使」即場大顯身手與數十位小朋友及家長們說《獅子王》的故事,生動活潑的演繹為觀眾帶來驚喜和歡樂,全場鼓掌雷動,小朋友拍案叫絕。飾演「彭彭」角色的甄玉清婆婆笑言參加計劃前因自覺發音不正,沒信心可以說故事,但參與過後發現說故事並非想像中困難,「好多謝樂園導師的教導,讓我學到講故事的技巧,給予我信心。家人知道我表演講故事都十分支持,我希望以後再有機會表演,將歡樂帶給更多人。」 參加畢業禮的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時任行政總裁金民豪指出,參加的長者是樂園向社區傳揚喜樂的重要伙伴,樂園期望透過傳授專業技巧,推動義工服務,將義工服務做得更廣更好。迪士尼樂園義工大使Sara表示,「義工服務讓我們一班演藝人員知道,除了帶歡樂給樂園的賓客外,我們亦能將專業技能帶到社區,為更多社區人士帶來快樂。」是次計劃不但將迪士尼樂園快樂的氣氛帶到社區不同的角落,為社區注入正能量,同時為義工帶來另類的服務經驗,並開展義工服務的新方向。 整個計劃期望可培訓超過100位「快樂關愛大使」長者義工,為社區不同人士分享幸福故事。參加計劃的長者義工獲安排上「說故事」課堂和園藝園藝種植課堂。說故事課堂由資深的演藝導師教授長者「講故事」的秘訣;園藝種植課堂則會教導長者大使認識不同植物的種類和特性,掌握種植的技巧,並教導他們以愛心和耐性栽種植物,感受種植過程中的喜悅和滿足感。學成的長者大使會成為義工,帶同親手種植的盆栽探訪區內的體弱長者,讓受訪的長者感受社區的關愛,培養對園藝的興趣,從而舒緩壓力,提升正面情緒,同時幫助他們建立社區網絡。 「快樂關愛大使」於去年聖誕節已出動,到聖多馬幼兒中心跟小朋友和家長們分享故事。有長者義工認為導師教授的技巧很實用並具啟發性,課堂讓她領略到新的講故事方式,回家時更學以致用,與孫兒講故事,逗得孫兒嬉哈大笑。 除了此計劃,迪士尼樂園曾派出義工隊參與福利協會的探訪活動,於去年12月,迪士尼度假區酒店、體育及康樂營運部義工隊40位義工到西環長者綜合服務中心進行探訪,當日舉辦了「迪士尼歡聚迎聖誕」活動,義工們與長者一同大玩遊戲,教導長者製作毛巾雪人,並有為長者獻唱聖誕歌。義工們亦贈送親手編織的毛冷頸巾與長者,長者和義工們當日都玩得盡情盡慶,是次探訪為長者於寒冬中帶來無比的暖意。 往後,迪士尼義工隊將會傳授更多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技巧,帶來多元化的義工服務,讓社區內更多長者得以受惠,同享歡愉的生活。 為鼓勵義工積極參與社區服務,迪士尼樂園計劃送出1,000張樂園門票,贈予提供一定服務時數的合資格義工。我們誠邀各位教友、中心會員加入我們的義工行列,與我們一同分享快樂!有興趣加入義工行列的朋友,歡迎致電2799 8118與吳姑娘聯絡。
繼續閱讀

訂閱福利協會快訊

緊貼我們的服務動向,了解你的支持如何讓有需要人士轉化生命

*按「訂閱」後即代表閣下已同意本會之免責聲明及私隠政策

加入我們
返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