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資訊中心 最新消息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外貌
福利協會消息
「同心村」過渡性房屋 五大學合作追蹤研究 證促進居民身心健康 提升住屋安全感 重塑鄰里關係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福利協會)與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嶺南大學、聖方濟各大學及新南威爾士大學合作進行「同心村過渡性房屋研究」,於 2022 年底及 2024 年初進行了兩階段的追蹤研究,追蹤了 110 位入住同心村約 4 個月及 22 個月的居民,了解他們入住前後的變化。研究證實過渡性房屋對居民身心健康、住屋安全感及社區連結三方面帶來正面影響,對未來香港房屋政策及社區服務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研究重點發現: 1. 改善身心健康 研究結果表明受訪者在入住同心村後生理健康有顯著提升,調查以 VR-12 量表評估受訪者健康狀況,發現搬入同心村一段時間後,受訪者的生理健康有所改善。而受訪者抑鬱和焦慮狀況亦得到改善:PHQ-2 和 GAD-2 量表用於篩查抑鬱和焦慮,結果顯示從 2022 年底到 2024 年年初,受訪者的抑鬱和焦慮症狀有所改善,抑鬱風險從 16.4%降至 14.5%,焦慮風險從 15.5%降至 11.8%。   2. 提升社交能力及社區參與度 受訪者對搬入同心村後,對社區服務/支援的滿意度持續上升;社交行為和社區參與度亦顯著提升。受訪者表示入住同心村後逐漸認識更多的鄰居,並在「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和「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兩方面亦得到改善;對於參與社區活動的意願,由舊居時的 2.83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69,有顯著的提高。「認為經常參與社區活動很有意義」,由舊居時的 3.32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5;「願意為改善社區作出貢獻」,由舊居時的 3.47 升至入住同心村後的 3.9,進一步確認了受訪者對社區參與的積極態度。   在就業方面,在全職受聘者人數無變化的情況下,兼職受聘者的比例從 8.2%上升至 15.5%;失業(正尋找工作)人數從 19.1%下降至 10.9%。   社區之間關係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認識不少鄰居 2.92 3.27 3.43 遇到困難,我能找鄰居幫忙 2.82 3.1 3.33 與鄰居的關係很融洽 3.35 3.6 3.68 與鄰居的交流頻率 (1=從不;4=經常) 2.59 2.84 3.47   對居住單位滿意度 (1=非常不滿意;5=非常滿意) 舊居 現居 (T1 入住後) 現居 (T2 入住後) 鄰里關係 3.23 3.72 3.93 社區服務/社區支援 2.81 3.98 4.13     3. 顯著減輕經濟負擔 增加住屋安全感 居民從舊居搬到同心村,單位租金和呎租明顯降低。舊居呎租中位數為 38 元,入住同心村後呎租中位數為 18.6 元。同心村呎租中位數是居民舊居呎租中位數的不足一半。租金佔入息比例也顯示下降趨勢,從舊居的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 43.1%,降至現居同心村租金入息比例中位數的 28.5%。這顯示入住後,居民居住成本明顯減低。入住同心村後,受訪者感受到租金的負擔有所減輕,對於租金負擔令居民有經濟壓力的感受,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59 明顯下降到搬入後的 2.83。(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研究結果顯示同心村提供了一個更穩定和安全的生活環境,提升了居民的整體生活質量。受訪者對於住房整體安全感的評價從搬入前的 3.1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在適應新居所並對生活抱有期待的感受上,從搬入前的平均分 3.24 提升到 T2 搬入後的 4.06,數據顯示出住所穩定性有顯著改變。(註 : 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參考以上調查結果,研究團隊提出以下建議: 1. 有效運用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等公營房屋項目資源,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儘早獲配適切的房屋單位 ⚫ 為配合取締劣質劏房政策,政府可考慮安排受影響的合資格住戶優先入住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 讓即將完結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與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作協調,確保符合資格的住戶能有選擇地在搬出後平穩過渡至其他還在營運的過渡性房屋或簡約公屋。   2. 加入「八大康健指標」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並加強就業及醫療支援 ⚫ 在已落成及將落成的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加入「八大康健指標」的概念及設立社會服務團隊,為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賦權居民,加強他們的解難能力,以建立一個關愛共融互助的社區。 ⚫ 社會服務機構可針對成年人再就業提供培訓支援,並與專業職業培訓機構合作,為居民提供報讀培訓班的資助或優惠,以幫助有意求職的居民提升職業資格和技能,從而增加收入和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 ⚫ 政府、項目營運機構及醫療團體可考慮在村內增設流動醫療車服務,包括流動牙科服務及流動中醫服務,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更便利的醫療服務。   研究詳情可參考此處 。   居民實證 入村蛻變 Lisa 曾長期蝸居在狹小劏房,惡劣的生活環境與長期得不到工作認同,讓她逐漸失去自信,陷入人生低谷。搬進同心村是她人生的轉捩點,不僅居住環境獲得改善,更重要的是她與許多友善的鄰居建立起真摯的友誼。在同心村,Lisa 感受到居民間的互助文化與人情溫暖。這股力量成為她嘗試突破自我的後盾,讓她鼓起勇氣尋找新工作。工作穩定後,Lisa 更加入村內義工隊,從最初靦腆地探訪獨居長者,到後來擔任大型活動的自信司儀。同心村的社區參與成為她人生轉折點,讓她找回自己的光芒,建立了豐富的社交網絡和社區歸屬感。   Connie 曾於劏房居住逾 15 年,期間數度被迫搬遷,並遭入室盜竊,時常感到不安。長期面對安全隱患,外出時需攜帶所有財物及重要文件,使她的睡眠質素大受影響及長期精神緊張。搬入同心村後,完善的保安服務大大提升了 Connie 的安全感,擺脫過去的恐懼,改善身心健康。以往潮濕幽暗的居住環境導致她的牙周病和哮喘等情況頻繁發作,現在症狀已得到舒緩,緊密的鄰里關係亦讓她倍感安心。曾有一次生病時,街坊察覺後主動探望並為她煲粥,讓她感到溫暖。Connie現在是同心村的兼職清潔員,致力改善公共環境衛生,增添收入的同時也讓生活更有意義。對她而言,同心村不僅是一個安身之所,更是重拾希望與機會的新起點。   「八大康健指標」簡介 同心村引入首個八大康健指標,針對住戶日常生活的八個方面,包括健康、情緒、社交、就業、理財、環保、科技和靈性等,在身、心、靈方面都能得到照顧,並按指標提供服務,鼓勵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建立自信,裝備他們建立健康正面思維及信心,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同心村亦聯同大專院校合作,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居民對多元發展的需要,從而提供合適的課程及服務。   社交:協助居民了解社交的重要性,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社交健康。通過積極參與社交網絡並與他人建立聯繫,培養歸屬感和連結感。 科技:透過推廣資訊科技便利生活,提升居民與社區的聯繫,增添生活意義,同時裝備網絡安全意識,避免墮入網絡陷阱。 健康: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身體健康的意識,同時會有動力學習如何改善或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做運動或足夠睡眠,令自己的身體感覺良好。 情緒:提升居民對照顧自己的情緒健康的重要性,有動力去學習如何改善或維持自己的情緒健康,透過自我調節,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感到滿意。 靈性:提升居民對心靈、生命意義和個人價值(身份感、滿意感)的自我認識(反思、覺察)和正面理解,建立人生目標和方向感。 環保:協助居民了解地球資源有限,善用資源(3R-減用、重用、回收),推廣及建立環保生活模式,以達至可持續發展。 理財:透過裝備理財知識(例如設定短期和長期的理財目標),協助居民學習財務管理,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安全。 就業:協助居民從工作(有薪、義工、家庭照顧者)或追求興趣/愛好中發展知識、技能和潛能,獲得個人成就感,保持健康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詳細內容
社工介紹職志輔導計劃StudyWhat程式
青少年服務
福利協會職志輔導計劃StudyWhat程式助文憑試考生規劃前程
首屆文憑試將於下月20日放榜,一旦成績與預期出現落差,考生需要在3日內重新排列聯招課程。各大院校的課程數以百計,收生要求、學費及截止報名日期等資訊各有不同,考生面對各式各樣的選擇,難免感到茫無頭緒。   無人能夠窺探未來,但若想把握人生每個機會,快人一步實踐理想,就要在事前未雨綢繆,訂好多條後備出路。   福利協會屬下DSE職志輔導計劃推出的StudyWhat網頁程式,設立篩選課程功能,提供網上諮詢服務,適合應屆考生及家長使用,在放榜前做足準備工夫。   涵蓋逾800個課程成績未達5科2也能升學 到底StudyWhat有多好?程式涵蓋多達逾800個政府資助及自資課程,包括聯招、經評審專上課程、毅進文憑課程,及能夠銜接副學士及高級文憑的先修課程。設計用意是幫助考生在短時間內,按自己的成績或個人興趣,找出符合最低入學要求的課程報讀。   即使考生未能考獲「22222」成績,無法符合報讀副學士或高級文憑的最低要求,也能找到合適課程,如毅進文憑或中專教育文憑等。   介面簡單方便設網上諮詢服務 StudyWhat的介面設計簡單,只要輸入各科成績、興趣類別等資料,就能清晰顯示符合最低入學要求的課程,方便考生及家長比較各個課程的學費及修業年等資訊。若考生或家長希望了解更多課程資料,可直接連結到院校的官方網頁。   過往互聯網是一個取得資訊的工具,目前已成為青少年互動交流的社交媒介,現時社福機構亦需要轉型,善用網絡、手機等各種媒介,才能與青年人接軌,主動為他們提供有用的資訊。因此,除了提供課程篩選及升學資訊,StudyWhat亦提供網上諮詢服務,解答考生對升學抉擇或個人志向的疑難。   建議考生及家長可善用Study What這個升學途徑的篩選工具,配合個人能力、興趣及職志發展的需要,及早計劃前路,認清各種達至理想的途徑,做好幾手準備,避免在忙亂時錯下決定。
繼續閱讀
首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
其他服務
福利協會獲邀參加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
目前,中國正經歷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齡化進程,國內60歲以上長者已達1.85億,我們要預備迎接高齡人口達二億局面的到臨。當中全部或部份功能缺損長者超過3000萬。隨著國內高齡人口的增多,關愛長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政府、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和重點。中國國策中有「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實施,主要方向是依據長者需要作服務發展的計劃。為回應此發展,「首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於5月17至19日在上海舉行。   據大會透露,此展會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涵蓋範圍廣泛,突顯向各行業的覆蓋,展會共設700多個展位,有來自日本、奧地利、丹麥、美國等16個國家,以及國內的175個單位踴躍參展。其次是國際視野和國內經驗相得益彰,如日本最大的養老服務聯盟全面展示日本在社區、居家、機構養老服務的科研成果和先進經驗,如重點展示為老服務最新成果「康復犬療法」:利用澳洲拉布拉多犬在日間服務中心進行治療活動;奧地利將展示綠色長者建築科技成果、新加坡展示的中西醫結合社區服務聯盟,都令人耳目一新。   主辦單位鑑於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在過去近廿年對國內安老服務在服務發展、人才培訓等方面所作貢献,遂主動邀請並安排免費展位,讓協會既可介紹其在國內的策劃、管理顧問及培訓服務和成果外,更可透過展會進一步了解目前國內為老服務和長者的需要,擴大策略夥伴的聯繫,可為國內為老服務有更多合作和貢獻。 此外,展會亦有展示以「高科技」作為最新的為老服務理念和科研成果,並將其應用於支撐養老服務業發展。博覽會更同時安排不同論壇及活動,包括「中國養老服務業發展論壇暨老年友好城市建設論壇」、「阿爾茨海默病」的社會支持與政策國際研討會、「2012中國國際康復醫學工程技術大會」、「養老領域信息化服務研討會」、「老年人金融服務研討會」等等。
繼續閱讀
「商界展關懷」計劃 2011/12
福利協會消息
凝聚各界合作 齊建共融社會
為表揚具社會承擔的合作伙伴,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今年提名了43間工商界及公共機構伙伴(詳見下表),參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舉辦的「商界展關懷」計劃,各機構成功獲頒「商界展關懷」或「同心展關懷」標誌,更於5月3日出席了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嘉許禮。   福利協會恭賀各機構同獲嘉許,亦衷心感謝各機構熱心參與社會服務,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並期望有更多工商界的企業能踴躍支持協會的事工,以行動回饋社會,為建立關愛共融的社會加添新動力。   福利協會一直積極推動工商及公共機構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多年來已跟工商界建立緊密的伙伴合作關係,致力扶助弱勢社群,合作方式包括企業義工計劃、現金捐贈或物資贊助、就業選配或轉介、舉行招聘會、及參與協會的專業培訓服務等。   有關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的伙伴合作計劃詳情,請與協會公關及傳訊部聯絡。電話:2521 3457;電郵:ho@skhwc.org.hk   福利協會已成功推薦多間企業及團體獲頒「商界展關懷」或「同心展關懷」標誌。   亞洲實業(香港)物流有限公司 韋堅信測量師行5+ apm5+ 亞洲國際博覽館管理有限公司5 自動系統(香港)有限公司   生機源(香港)有限公司 國泰航空飲食服務(香港)有限公司5+ 銅鑼灣利景酒店5 中國飛機服務有限公司10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10   國民警衛有限公司 DP World 尊尚理財集團有限公司 億世集團有限公司5 Fitmax Centre(HK)Limited   奕達電子有限公司5+ 思健醫療服務有限公司5+ 香港冰球訓練學校5 香港機場地勤服務有限公司5+ 新昌營造集團有限公司10   沙田青年商會有限公司 嘉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5+ 大潤有限公司 港鐵公司5+ Nuance-Watson(HK)Limited5+   創元集團(國際)有限公司 胡百全律師事務所5+ 寶聯環衛服務有限公司5 美捷水務有限公司 中區扶輪社   SALON GO AHEAD5+ 佳定集團-亞太科衛保安有限公司5+ 佳定集團-安全護衛有限公司5 蓆夢思床褥傢具(香港)有限公司5 SmarTone-Vodafone10   日新慈善教育基金5 陽光照明有限公司 鴻星集團5+ 帝苑酒店5+ 飛騰行(香港)有限公司10   環美航務 5+ 義合清潔公司 元朗廣場5+   (按英文名稱字母排序) 5  連續5年獲頒「商界展關懷」/「同心展關懷」標誌 5+ 連續5年以上獲頒「商界展關懷」/「同心展關懷」標誌10 連續10年獲頒「商界展關懷」/「同心展關懷」標誌  
繼續閱讀
中風復康者於分享會上感謝服務團隊的支援
醫療康健服務
流金頌社區計劃-恩悅中風復康服務經驗分享會 探討支援中風患者服務 掌握黃金復康期
中風已成為本港第四號殺手。有調查更發現,首次中風者於五年內再次中風的機會,高達百分之二十一。及早和有系統的復康治療,能提升患者的康復能力機會。但由於服務需求不斷增加,公營復康醫院的資源亦供不應求,部份中風患者因而錯過復康的黃金機會。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2009年4月開始於「恩悅軒日間/住宿康健中心」推行為期3年的「流金頌社區計劃-恩悅中風復康服務」,為中風患者提供「一站式」離院復康支援服務,目的在於加快其於「黃金復康期」的康復進度,並紓緩整體醫療服務的壓力。   該計劃於4月26日舉辦經驗分享會,與醫護及社會服務界分享推行中風復康服務的經驗,及探討未來復康服務的模式。演講嘉賓包括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教授BBS JP及九龍醫院康復科部門主管馮佩雯醫生、「流金頌」計劃總監胡令芳教授及研究助理教授周珮馨博士、以及協會助理總幹事岑家雄先生。參與本計劃的其中四位復康者陸偉強先生、曾添林先生、郭福根先生及張耀宗先生亦親臨分享個人復康經歷與感受。分享會獲近150位來自政府、醫護、社會福利界、非政府機構、學術界及專業團體的代表參與。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高級經理陳載英女士致歡迎辭時表示,賽馬會於2009年透過「流金頌」計劃,捐款超過375萬全力支持協會推展為期3年的先導計劃-「流金頌社區計劃-恩悅中風復康服務」。她認為這個計劃得以成功開展有賴協會的大力支持,協會的社會服務有四十多年歷史,尤其在長者服務方面。馬會與協會自1974年起就合作無間,多年來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對象包括青少年、老人、家庭等。   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致謝辭時表示,協會一向致力提供嶄新之社會服務,於2009年4月推行為期3年之「流金頌社區計劃-恩悅中風復康服務」除了為中風者提供一站式的離院服務外,更能科學化地量度患者之進展和作出評估,有助訂定更有效之照顧計劃。   分享會上,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教授指出「過渡性照顧」的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服務,它能抓緊患者在病癒後首幾個月的「黃金復康期」,透過跨專業團隊的密集治療及服務,提升患者的復康進度及機會。九龍醫院康復科部門主管馮佩雯醫生表示中風復康在社會上已不是陌生名詞,幫助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為主要復康目的。綜合復康團隊須配合現存社會資源,才能將全人復康的現代理念廣及提供於患者。協會助理總幹事岑家雄先生介紹「恩悅中風復康服務」的營運模式,從服務特色及經驗中看服務的促成要素。「流金頌」計劃研究助理教授周珮馨博士指出初步研究分析指出新服務與現有公營中風復康服務同樣能顯著提升活動能力及認知能力。故在「用者自付」的方針下,中風患者可以有多一個復康計劃選擇。   參與計劃的復康者陸偉強先生、曾添林先生、郭福根先生及張耀宗先生的分享中可總結復康的成效取決於「三個人」,首先是患者本人,要不退縮,要堅毅面對中風帶來的改變和困難;其次是患者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無條件的支持令患者敢於踏步復康路;最後是復康團隊中人的「用心」同行,分享的復康朋友容易為「恰似母親」的關懷,大大給力。這些,就如陳章明教授總結時所說的不是什麼高端科技,不用很多的資源,卻是在助人歷程中最重要的一顆重視生命的心,這才會結復康者、家人和復康團隊每員「吾道不孤」之感。
繼續閱讀
獲「國際安全學校」認證學校之同工合照
幼兒服務
福利協會屬下四個幼兒服務單位榮獲「國際安全學校」認證
福利協會屬下單位,包括:聖尼哥拉幼兒學校、聖西門良景幼兒學校、聖西門大興幼兒學校及聖多馬幼兒中心,榮獲職業安全健康局「國際安全學校」認證(2012-2017),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安全學校網絡」。「職業健康大獎分享會暨頒獎典禮」於2012年2月29日舉行,由職安局主席黃天祥先生頒發證書。早於2009年協會屬下東涌幼兒學校已獲確認為全港首間「國際安全學校」,連同是次入選,協會共有五個幼兒服務單位獲此殊榮。   福利協會積極支持世界衛生組織推動「安全社區」的概念,「安全社區」是推廣工作安全的嶄新概念,旨在社區層面建立安全文化。而「國際安全學校」計劃在世界衛生組職「安全社區」的框架下,透過學校及社區的傷患預防推廣計劃,以保障教師、職員、學生及訪客的安全和健康。各幼兒學校在協會的職安健資源下,再配合學校在服務及環境上的特色,透過安全健康管理系統,為教職員及學生提供一個健康、和諧、愉快的學習及工作環境。
繼續閱讀
張建宗局長出序香港聖公會恩慈長者之家舉辦的「喜氣洋洋迎新歲」龍年慶祝活動
安老服務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與聖公會恩慈長者之家長者拜年
香港聖公會恩慈長者之家於大年初二上午舉辦「喜氣洋洋迎新歲」龍年慶祝活動,當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太平紳士、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新聞秘書葉慧娟女士及社會福利署觀塘區福利專員吳家謙先生到訪,向近百名院友拜年,祝他們身壯力健,萬事如意。   張建宗局長先與院友一起唱喜氣洋洋的賀年歌曲,並親自派發賀年甜柑予每位院友,與院友合照,共慶新歲。張建宗局長更分別與兩位103歲及100歲的院友合照及送上甜柑,祝願兩位人瑞新年大吉大利,老當益壯。當日還有院舍職員打扮為財神爺大派利是,並有「接財神」、「時來運到」遊戲、職員獻唱賀年歌、院友跳舞等活動,場面溫馨熱鬧。最後由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周美恬姑娘與三位院友委員會代表一起致送用利是封製作的賀年燈籠予張建宗局長作為紀念。   拜年活動後,張建宗局長、葉慧娟新聞秘書及吳家謙福利專員與協會周美恬助理總幹事、陸來娣服務總監、姚麗珊院長及盧寶珊副院長進行服務交流分享,先後參觀院舍、瞭解院舍服務情況及在營運方面的種種挑戰等。期間,張建宗局長表示欣賞院方不斷以長者的需要為本,致力提供優質服務,院友能健康幸福地安享晚年,院舍並能善用資源,推展「樂延年-社區長者保健計劃」,服務惠給區內輪候安老院舍服務的長者,實在是長者之福,相信院舍必會再接再勵,提供更精益求精的服務。
繼續閱讀

訂閱福利協會快訊

緊貼我們的服務動向,了解你的支持如何讓有需要人士轉化生命

*按「訂閱」後即代表閣下已同意本會之免責聲明及私隠政策

加入我們
返回頁頂